
今年10月份以來全國范圍爆發兒童呼吸道感染,截止目前(10月、11月)市一院兒科門急診共接診患兒27952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4.7倍,其中呼吸道感染患兒占82%。收治住院患兒1800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2.33倍,其中肺炎支原體感染40%,同時存在流感病毒、腺病毒、冠狀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多種病原體感染。自11月1日以來,平均每日門急診量500-700人次,單日最大門急診量744人次,單日最大在院患兒220人,平均每日在院患兒180-190人。

在市衛健委的領導下,院黨委高度重視、迅速反應,市衛健委主任王定新、院黨委書記丁志杰、院長袁超多次帶領院領導班子成員到兒科現場辦公和部署工作,全院一盤棋,多措并舉,攻堅克難,全力應對此次呼吸道感染就診高峰,滿足我市患兒的就醫需求。
擴充醫療資源,緩解患兒看病難:一是擴增住院病床,住院病區最大化增加床位,確保患兒應住盡住,應治盡治;二是增設門診診室,白天開設8-10個門診,夜間門診前夜增至2-3間,24小時接診,最大限度滿足患兒就診需求;三是在病區示教室增加了臨時輸液區,霧化區;四是優化候診區域,最大限度擴大門診候診區,增設候診椅,全力優化就診環境。

科學調配人員,提升接診能力:一是統籌調配兒童保健科醫師3名,新生兒科醫生充實兒科醫師隊伍;協助診療;二是醫務科全院調配臨床醫師32名,首批8名醫師已到崗協助兒科醫師開展工作;三是護理部抽調技術過硬、有兒科工作經驗的護士長2名、護士24名支援兒科病區工作;四是組織了志愿者導診隊伍,加強叫號、巡檢,及時為家長答疑解惑、疏導情緒,隨時處理應急情況;五是統籌協調檢驗、放射、超聲、藥劑、收費等醫技職能科室,延長服務時間,提高服務效率;網絡中心、總務科、設備科主動服務,解決問題,高效就診;六是進一步優化就診流程,采取分時段預約機制,完善門診叫號服務,實現患者分流,開設診室,各個班次醫生加班加點,減少患者排隊及等候時間,確保就診秩序平穩有序。

強化業務培訓,提高醫療質量更是保證質量安全的重點措施:醫院積極組織兒科負責人、業務骨干參加上級部門組織的培訓,組織兒科醫務人員認真開展醫療救治業務培訓,共開展培訓5次,累計培訓100人次。通過覆蓋全員、突出重點的培訓方式,有效提高了規范化診療水平。

加強院感管理,防止二次感染:針對患兒多、加床多、陪員多、病區通風不良等問題,感染管理科增加了巡查及督導頻次,現場對醫務人員進行個人防護培訓,強化防護意識。同時增加病區環境清潔消毒頻次和開窗通風次數,達到物體表面消毒和空氣凈化效果。返聘專家潘新蓮主任為了支持兒科門診工作,果斷放棄樂享天倫,主動返聘,投入戰場,周末無休,夜間隨叫隨到,毫無怨言,為年輕醫生樹立了榜樣;科主任王向東每天七點半到病房查看危重病人,指導年輕醫生診療,每天協助門診至下午兩點,吃口飯,繼續看門診病人,夜間隨叫隨到參與危重癥搶救,面對超強的工作壓力和強度,仍然面帶微笑,樂觀積極,感染醫護人員埋頭苦干;主治醫生蘇燕樂發燒、哮喘發作,堅持上完夜班,暈倒在崗位上,稍作休整,輸完液體繼續開醫囑;幾乎每位醫護人員都相繼感染發燒,甚至家中老人孩子生病,顧大家舍小家,毫無怨言,堅持帶病上班,堅守崗位。兒科各個環節的操作需要細致入微,耐心謹慎,生怕一個細節不到位,造成不良事件的源點,反反復復核對,反反復復叮囑,確保醫療安全、醫療質量,只是一個目標,把孩子的病治好!

雖然各方面都盡力加強工作,但仍然有很多方面達不到患兒及家長滿意,存在候診時間過長,病區擁擠,一床難求,很多患兒住不上院,住院環境差的情況。
下一步工作計劃:醫院將在市衛生健康委的統一協調部署下,繼續加強兒科門診力量,增開診室,減少候診時間,提高家屬就醫體驗;根據疾病流行趨勢及就診量,隨時開設兒科門診輸液;進一步擴展病區,隨時開放兒童病區綜合樓10樓病房作為兒科后備病區;持續開展醫療業務培訓,提高規范化診療水平,保證醫療質量。
同時,強化醫務人員安全意識;繼續加強院感監控,嚴防院內二次感染;持續做好傳染病監測,充分發揮哨點醫院作用;及時客觀的做好數據上報工作;科學測算藥品、物資需求,全力做好藥品儲備和后勤保障工作。
(新聞來源:天水市一院 轉載: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