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掌握當前清水縣越冬作物苗情、墑情及病蟲害發生情況,及時指導群眾做好冬前田間管理。近期,清水縣農業農村局組織縣農技推廣站專業技術人員,深入永清、紅堡、金集、土門、豐望、山門、新城、松樹等8鄉(鎮)對全縣不同區域冬小麥、冬油菜苗情、墑情進行了調查。從調查情況看,全縣冬小麥、冬油菜出苗正常,苗情較好。
一、越冬作物苗情狀況
(一)冬小麥苗情。2023年小麥播種面積25.89萬畝,較上年增加0.01萬畝,全縣平均畝基本苗25.6萬株,單株分蘗2.11個,平均次生根2.63條,次生根長度3.06㎝,其中一類苗面積13.23萬畝,占播種總面積的51.1%,較去年增加1個百分點,平均畝基本苗26.11萬株,平均單株分蘗2.6個,平均次生根3.2條,次生根長度3.8㎝; 二類苗面積8.94萬畝,占播種總面積的34.53%,較去年增加0.05個百分點,平均畝基本苗25.78萬株,單株分蘗平均為1.9個,平均次生根2.5條,次生根長度2.6㎝; 三類苗面積3.72萬畝,占播種面積的14.37%,較去年減少1.05個百分點,平均畝基本苗22.8萬株,單株分蘗0.9個,平均次生根1.05條,次生根長度只有1.5㎝,總的來說,今年清水縣依托小麥高質高效行動項目的實施,良種覆蓋率、機械化播種程度都明顯提升,大部分麥田小麥苗情較好,一、二類苗占的比重較大,弱苗面積小。
(二)冬油菜苗情。今年全縣油菜播種面積6.21萬畝,較上年播種面積增加0.01萬畝。全縣18鄉鎮均有種植,但主要分布在清水縣金集、黃門、松樹、山門、紅堡、土門、遠門等鄉(鎮),全縣油菜平均畝基本苗7.54萬株,平均單株葉片數8.07個,根莖粗1.03cm,根長8.79cm。其中一類苗面積3.19萬畝,占播種總面積的51.37%,較上年減少0.73個百分點,單株葉片數9.15個,根莖粗1.3cm,根長11.5cm;二類苗面積2.32萬畝,占播種總面積的37.36%,較去年增加0.1個百分點,單株葉片數7.2個,根莖粗0.8cm,根長6.2cm;三類苗面積0.7萬畝,占播種總面積的11.27%,較去年增加0.62個百分點,單株葉片數5.2個,根莖粗0.45cm,根長4.15cm。從總體看,今年全縣油菜苗情稍差于去年同期。
二、土壤墑情
據對不同區域冬小麥、冬油菜田耕層土壤水分含量測定,全縣冬小麥田土壤平均含水量0-10cm為16.27%,10—20cm為17.7%。其中:淺山區0-10cm為15.8%,10—20cm為17.4%;二陰山區0-10cm為16.8%,10—20cm為18.2%;川臺地0-10cm為16.2%,10—20cm為17.5%;全縣油菜田土壤平均含水量0-10cm為16.43%,10—20cm為17.93%。其中:淺山區0-10cm為15.9%,10—20cm為17.8%;二陰山區0-10cm為16.9%,10—20cm為18.4%;川臺地0-10cm為16.5%,10—20cm為17.56%。從總體情況看,二陰山區越冬作物土壤含水量高于淺山區和川臺地,土壤含水量低于往年同期,但尚未影響作物的正常越冬。
三、田間管理建議
(一)強化弱苗田間管理。抓住冬前未封凍的有利時機,對于播種偏晚,群體偏小的弱苗田塊,及時劃鋤松土,提高地溫,促進根系生長,同時視底肥施用情況第畝補施尿素5公斤,葉面噴施1%磷酸二氫鉀溶液,每隔7-10天噴一次,連噴2次,促進多分蘗,分大蘗,培育壯苗,確保安全越冬。
(二)強化病蟲草害防治。經調查,小麥條銹病在清水縣金集、豐望等西南部鄉鎮發生,平均病田率6.6%,發病田病點率2.05%,呈單片病葉發病;小麥紅蜘蛛在全縣不同區域普遍發生,平均蟲田率65%,蟲株率13.5%,百株有蟲18.9頭;小麥蚜蟲零星發生。建議做到“發現一點,控制一片”的策略,對小麥病蟲害進行早防早治,小麥條銹病用三唑酮、丙環唑、戊唑醇等防治;小麥紅蜘蛛可選用阿維菌素、噠螨靈等防治;蚜蟲可選用吡蟲靈、啶蟲脈、吡蚜酮等。堅持早期預防和全田普防相結合,防病治蟲與葉面噴施相結合的原則進行防治。在防治病蟲害防治的同時,及時進行冬前化學除草,一般選擇苯黃隆和乙羧氟草醚混用防除闊葉雜草,用二甲四氯鈉或雙氟磺草胺等防除野燕麥等合本科雜草。減少雜草爭奪水肥。確保明年小麥全面豐收。
下一步,清水縣農業農村局將充分利用冬季農閑時節,積極開展越冬作物田間管理技術培訓,提高種植戶田間管理能力和積極應對病蟲害及自然災害的風險防范能力,同時加強苗情、墑情、病情監測,積極發布“三情”報告,為確保糧油生產安全提供科學依據。
(新聞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