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玉門訊(記者董開煒)記者9月4日從玉門市委宣傳部獲悉,經過近5年的爭取,玉門市投資120萬多元維修加固省級保護文物昌馬石窟的工程于日前動工。
在玉門鎮以南約70公里的玉門市昌馬鄉水峽村,坐落著一座南北走向的山崖,山體南北長約500米,昌馬石窟就坐落在山壁中央,離地面高度25米。昌馬石窟是敦煌石窟群的重要組成部分,開鑿于五代宋初,后歷元明又有續鑿和修復。昌馬石窟原有石窟24座,分為上窖石窟和下窖石窟。1932年12月25日8時45分,昌馬盆地發生震級為7.7級的強烈地震,上窖石窟的12座洞窟全部被震塌,石窟中的壁畫、彩塑等各種文物被全部損毀;下窖石窟的大多數洞窟也被地震損毀,只有4座洞窟幸存至今。昌馬石窟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從洞窟開鑿形成上看,與敦煌莫高窟、瓜州榆林窟及新疆的石窟寺有很多相似之處;從藝術價值上說,其彩繪和彩塑手法新穎,形象逼真,風格清麗,大多數壁畫入選《河西石窟圖譜》,其精彩壁畫還常作為《中國美術史》的封面使用;從洞窟的壁畫和雕塑內容看,主要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生產和生活狀況,其中也滲透了較為濃厚的佛教思想;從藝術表現手法看,與敦煌莫高窟及新疆的石窟寺藝術手法極為相似,疑為同時代或同類型的工匠所繪。1981年,昌馬石窟被甘肅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據了解,昌馬石窟所處位置海拔2400米,是我國海拔最高的石窟。歷經風雨洗刷,這座寶窟滿目瘡痍,如果不進行加固搶修,石窟將面臨滅頂之災。為了搶救這一珍貴文物,從2001年起,玉門市先后13次邀請專家勘察,反復斟酌搶修方案并多次上報立項。據悉,維修加固工程分三期進行,今年進行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