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靖縣部分公路兩邊,砌了9處、總長度2公里多的高墻,用來擋住農民破舊的房屋和院落。供圖:新華網

永靖縣陳井鎮仁和村九社的“遮羞墻”。供圖:新華網
□記者謝飛君
晚報訊 近日,國家重點扶持貧困縣甘肅省永靖縣出資造“文化墻”“遮羞”一事備受關注,昨天下午,記者就此聯系當地政府,對于建墻的費用,當地政府和當地農民各執一詞。該縣財政局稱該墻是用于美化農村環境的“文化墻”,費用均由財政局承擔了;而陳井鎮政府卻稱費用都是當地農民出的。
據了解,該縣貧困面10%,個別鄉鎮的貧困面更是達到70%以上。但是這個縣部分公路兩邊,最近新豎起9處鮮亮整潔的高墻。于是呈現出這樣一番景象:嶄新的磚墻沿路壁立,墻面還被統一涂成藍色,并畫上了圖案,一些墻上還蓋上琉璃瓦,煞是好看。2米多高的墻后,卻是農民的土坯墻和破舊的院落。
記者從永靖縣扶貧辦了解到,從2006年下半年開始,縣上統一組織,在徐頂、陳井、三條峴三個鄉鎮沿蘭(蘭州)劉(永靖縣劉家峽鎮)公路兩邊的村莊前砌上了磚墻。按照永靖縣扶貧辦的說法,“建墻是為了美化村容!”由于永靖縣希望利用境內劉家峽、鹽鍋峽、八盤峽三座水庫的獨特優勢開發“黃河三峽”的旅游資源,便決定對通往永靖的主要通道———蘭劉公路進行綠化和美化。據統計,這樣的墻面在公路兩側總共有9處,總長度兩公里多。
美容村容的意圖并不為當地人所看好。陳井鎮政府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稱,這些好看的墻給部分農戶的生活帶來很大不便。“有些朝著公路的院子本準備開個小賣部,但‘遮羞墻’建成后,大門正好被墻擋住,不僅沒辦法做生意,連進出門都受影響。”此外,這名工作人員透露,“文化墻”的所有花費均為當地老百姓所出。
但永靖縣財政局預算科堅稱,沿公路的墻體是財政局統一撥款建造的。“建墻花費的具體數目由宣傳部外宣辦張兆和主任統一對外解釋”。但記者昨日幾次聯系張主任,均被告知其前往蘭州辦事。外宣辦的工作人員留下了記者的聯系方式,稱張兆和將于昨晚作統一答復,但截至記者發稿,并未收到任何消息。新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