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只鑄造于東漢年間生動、獨特的青銅‘獨角獸’,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可謂稀世之寶,全國現(xiàn)存量不超過5個。而大明正德時期,一個見證了阿拉伯文化和中國文化交融的‘阿文香爐’在全國也極為罕見。”1月16日,記者從張掖路甘肅秦隴古玩城獲悉,這兩個傳世精品已“流傳”至蘭,本月20日,市民可以免費在秦隴古玩城近距離觀看這兩個“國寶級”文物。
獨角獸——中國鑄造工藝的千年精華
據(jù)甘肅省收藏協(xié)會副會長李進生介紹,傳說龍生九子,而“獨角獸”就是其中一子,人們將它視為辟邪之物!蔼毥谦F”的鑄造史最早始于西漢時期,到了東漢時期鑄造技術(shù)已成熟,其工藝可以堪稱精美。當時,甘肅河西走廊一帶“獨角獸”比較盛行,但以木雕居多,青銅鑄造的極為少見。16日上午,記者在秦隴古玩城見到了這只東漢時期的青銅“獨角獸”,長約30公分,高13公分!蔼毥谦F”張著嘴,有兇猛的表情,身上兩翼和尾巴上的花紋清晰可見。
李進生說,東漢時期的這個“獨角獸” 1982年出土于武威,屬“鎮(zhèn)墓之寶”,即從墓穴中挖掘而得。像這樣造型精美、工藝考究的“獨角獸”在全國現(xiàn)存量不會超過5個,甘肅僅有2個,另一只現(xiàn)藏于省博物館,屬西漢之物!2個‘獨角獸’因鑄造年代不同,在工藝方面也有所區(qū)別。東漢時期帶有飛翼,鑄造工藝采用的是最為先進的‘失蠟’法,它可以代表中國千年古文化鑄造工藝的精華,此物極為罕見。”
阿文香爐——500年前阿中文化交融的見證物
該古玩城還有另一件稀世寶貝,即“阿文香爐”。據(jù)專家推斷,阿文香爐應(yīng)為大明正德時期之物。記者看到圓形香爐高約13公分,直徑14公分,為青銅鑄造。爐的中間有阿拉伯文字,還配有中式花紋,應(yīng)代表中原文化。
甘肅省收藏協(xié)會副會長白建軍介紹,阿文香爐是阿拉伯文化和中國文化的交融見證物。此物在去年參加了中央二臺鑒寶全國賽寶大會,并榮獲了銀獎,在全國收藏界都引起了關(guān)注。 記者郭蘭英
相關(guān)新聞
記者郭蘭英
我省規(guī)模最大的民間古玩藏品20日開展
市民可免費近距離看古玩珍品
本報訊 本月20日,我省民間古玩珍品展在甘肅秦隴古玩城開幕。市民除能看到“獨角獸”和“阿文香爐”外,還能看到80余件我省收藏界的真品,屬我省建國以來民間藏品展示品位最高,精品、真品最多的一次。
有以馬家窯、半山、辛店為代表的各類彩陶,曾在中國國際奇石展中獲金獎的黃河奇石《小沙彌》,迄今發(fā)現(xiàn)最大的古玉刀“齊家文化大玉刀”等。另外,還有難得一見書畫作品,比如張大千在蘭留下的真跡書法作品等。
展會期間,還為收藏愛好者提供義務(wù)鑒定和咨詢活動,會展當天還會舉行古玩字畫拍賣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