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縣薛百鄉長城村農民劉永智今年種植了6畝洋蔥,因為圖省事,洋蔥還長在地里,他就以每畝3500元售出。全鄉13000多畝洋蔥,畝均產值6000元左右。由于從市場需求出發,大力調整經濟結構,發展以高效節水為主的種植業,今年,民勤縣大宗農產品棉花、茴香、葵花、獲得了畝均1000元左右的好收成。
面對干旱缺水和生態環境惡化的實際,如何才能破解維護民勤綠洲永續生存和促進全縣經濟又快又好發展的固有矛盾,民勤縣的做法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以水定產業、以水定規模、以水布局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大力壓縮農業人口、擴大非農業人口,壓縮高耗水作物、擴大節水高效型產業,壓縮傳統農業、擴大“陽光產業”,實現由種植業一統天下的單一種植型農業向農林牧協調發展的現代農業轉變,由農業主導型經濟向工業主導型經濟轉變,由城鄉二元結構向城鄉一體化轉變,使全縣工業化、規模化水平明顯提高,農業灌溉用水比重明顯下降,畝均耗水量明顯減少,單方水效益明顯上升。
東湖鎮是民勤湖區的一個鄉鎮,直接與沙漠接壤。為了突破干旱缺水的瓶頸,東湖鎮大力調整種植結構,利用沙區光熱熱資源優勢,發展耐旱節水的棉花和茴香,全鎮4萬畝耕地,今年種植棉花2萬畝、茴香2萬畝,棉花畝銷售收入過到1400元,茴香畝銷售收入達1100元。今年牞全縣共壓縮玉米、小麥玉米帶田、商品辣椒等高耗水農作物生產面積9萬畝,其中壓縮小麥玉米帶田6萬畝牞商品辣子2萬畝牞單種玉米1萬畝。積極推廣節水型農作物新品種,擴大其生產面積,棉花面積達25萬畝,比上年增加6萬畝牞食葵面積3萬畝牞節水型農作物總面積達53萬畝以上,為全縣農業生產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收成鄉是聞名全國的瓜鄉,其種植的黃白蜜瓜,暢銷全國各地。但是,瓜類作物是高耕水作物,而收成鄉水情形勢越來越嚴峻。如何使傳統優勢得到發揮,又能節約水資源?收成鄉的做法是大力推廣日光溫室和小拱棚種植技術。今年,全鄉日光溫室達到500座,小拱棚種植面積達到6000畝。今年,民勤縣以每座日光溫室補貼5000元的政策,鼓勵農民新建起日光溫室2323座。其目的就是引導農民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由粗放型經營向集約型經營的轉變。
重興鄉農民楊在田,響應縣上號召,發展草畜產業,年飼養牛300多頭、羊500多只,年收入達到了5萬元以上。在象他一樣的養殖大戶的帶動下,重興鄉種草15000畝,占總播面積的三分之一,養牛8600頭、羊75000多只,畜牧業收入達到了農民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由于著力發展草畜產業,民勤縣飼草種植面積達到17萬畝,舍飼養羊155萬只,2006年牧業增加值預計可達到2.45億元。
西渠鎮東西北三面環沙,生態環境脆弱。為了提高農民收入,鎮上引導群眾每人發展高效節水的棉花和茴香1.5畝,同時,發動群眾走出去掙錢,大搞勞務輸出。今年,向省外輸轉勞動力4000多人次,收入4000多萬元。勞務經濟成為全鎮正在興起的一大產業。正是為了減輕農民對土地的依賴程度,緩解人口對水資源的壓力,民勤縣才將勞務輸出作為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發展經濟重要舉措來實施。到11月底,全縣培訓勞動力1.3萬人牞輸轉勞動力6.45萬人次牞實現勞務收入1.9億元。勞務輸出成為全縣新的經濟增長點。
適應市場的經濟結構調整,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水資源緊缺之短,發揮了光熱資源豐富和勞動力素質高的優勢,使全縣農業經濟效益上升,水資源消耗降低。2006年,全縣因種植節水型作物,節水達8000萬立方米以上,農民從種植業中獲得的純收入比上年增加了43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