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是一年三月三,風箏飛滿天。”3月30日,農歷三月初三,麥積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舉行主題為“放飛夢想 暢想未來”的首屆校園風箏文化節,豐富了職專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該校首屆校園風箏文化節在師生們朗誦經典詩文,歌唱春天,緬懷先烈的歌曲演唱、詩文朗誦中拉開序幕。

藍天下、白云間、雙百樓前,雄鷹、燕子、燕子、蝴蝶等各式各樣的風箏,五彩斑斕、造型獨特、栩栩如生,在校園上空飛舞,讓“我想飛、我能飛、我要飛的很高”的理念隨著風箏的攀升而得到了升華。
該校首屆校園風箏文化節由了解風箏文化、學習風箏制作、放飛風箏三個環節組成。為了辦好首屆校園風箏文化節,學校專門邀請在全國風箏大賽中獲獎者、天水市風箏協會的馬一鳴老師通過風箏這個載體,讓學生們學習風箏制作,了解中華民族悠久的風箏文化和歷史,讓學生們在實踐中增張了才智,增長了見識,提高了校園文化生活的樂趣。

麥積區職業中專團委書記張蕊對記者說:“風箏作為一門特殊的民間藝術,聯系著繪畫、扎制、自然科學、民俗風情及文體娛樂等諸多的方面。在我校首屆校園風箏文化節中,學生親手制作、繪畫風箏作為學校一藝術特色展示,風箏‘飛’進了學生生活,不僅傳承了中華文化,也豐富了師生的校園生活。”

談起風箏,天水市風箏協會馬一鳴老師介紹道,傳統的風箏因其濃厚的藝術色彩,精美靈巧的工藝,深受人民喜愛。每一個風箏都有其靈魂,體現出工藝家們的匠心獨運與藝術追求。傳統風箏講究“四藝”:扎,糊,繪,放。現代風箏在傳統風箏的工藝上,為迎合當代人的審美觀,更講究色彩與造型。校園風箏的本身不是放飛風箏,而是放飛每一個人心中的夢想,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如果可以在麥積區職業中專成立風箏協會,我們很愿意提供技術支持。

“走出宿舍,走下網絡,走向操場,這是我們學校倡導的。放飛風箏,不但愉悅了身心,而且陶冶了情操,還加強了同學之間的感情,一切虛擬的網絡都比不上在藍天、白云下和同學們一起放風箏更真實,更有意思。”該校2015級學前教育班學生王瑞環對記者說。【 竇耀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