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麥積區高度重視中醫藥先進縣區創建工作,緊緊圍繞“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這一改革主線,從區情出發,按照全省“走有中醫特色醫改之路”的指導思想,將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與麥積區深厚的文化資源和豐富的地產中藥特色優勢緊密結合起來,不斷加快中醫醫療服務體系建設,積極發展中醫預防保健服務,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提升中醫藥產業發展水平,探索出了一條符合麥積區實際的中醫藥發展之路。
全面加強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積極推進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合理和優化中醫藥資源,天水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與麥積區中醫醫院合并后,進一步盤活了區中醫醫院現有資源,提升了全區中醫藥服務綜合能力。全區所有綜合醫院成立了中醫管理科,婦幼保健院、疾控中心成立了中醫科,在衛生監督所設立了中醫監督科,全區所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都設置了中醫科、中藥房,配置了中醫診療設備,提高了中醫藥服務在新農合和城鎮醫保中的報銷比例,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了優質、高效、價廉的中醫藥診療服務。全區共有32人榮獲國家、省、市各類優秀中醫人才、名中醫稱號。中灘、元龍、甘泉、新陽中心衛生院被國家衛計委命名為全國“群眾滿意的鄉鎮衛生院”。

實施中醫藥適宜技術服務能力建設項目。近年來,累計完成了甘泉、馬跑泉、中灘、麥積、元龍、渭南、新陽等7家鄉鎮衛生院中醫藥適宜技術服務能力建設,并通過省市相關部門的監督指導和評估驗收。今年,省、市衛生行政部門已將我區花牛中心衛生院、伯陽衛生院列為“2017年為民辦實事鄉鎮衛生院中醫藥適宜技術服務能力建設項目”單位。同時,把中醫藥工作先進區創建活動納入各級醫療衛生單位年度考核以及院長績效考評內容,建立了中醫藥工作發展長效機制。
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合理配備中醫藥人員,區中醫醫院中醫藥人員占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68%;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中醫類別醫師占醫師總數的比例達到36%;80%的社區衛生服務站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每個行政村衛生室都有1名以中醫藥服務為主的鄉村醫生。開展中醫藥人員培訓。按照全省要求,充分利用互聯網對區婦幼保健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各鄉鎮衛生院及分院相關人員,開展了以中醫藥適宜技術、中醫臨床實用技術、內病外治、食療、中醫經典講座、中醫藥發展前沿介紹、婦幼保健知識、生殖保健知識等為主的中醫藥知識培訓。深入開展“西醫學中醫、中醫學經典”活動,累計選派了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135名醫務人員在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市四院、天水廣濟醫院參加為期6個月以上的“西學中”進修培訓工作。
加快扶持中醫藥產業發展。圍繞培育發展特色中藥材產業,利用全區發展中藥材產業得天獨厚的條件,依托林區、林緣區優勢,大力發展以黃(紅)芪、柴胡、板藍根、天麻、杜仲為主的經濟實用中藥材種植。加大資金、稅收、土地等方面扶持力度,積極引導龍頭企業、合作經濟組織、家庭農場等新型經濟主體,通過土地經營權流轉,發展中藥材種植,扶持培育了一批集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中藥材工業企業,太盛祥醫藥、成紀藥業、天森藥業、華圓科技為代表的醫藥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同時,依托東柯新城、穎川新城和麥積山大景區及全國綜合養老示范基地的建設,推動中醫藥文化養生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啟動實施了東柯河健康谷產業長廊,力爭將該區域打造成集中藥材研發、深度加工、中醫藥養生保健、醫藥倉儲物流等為一體的健康產業帶,全力爭創全國中醫院先進區,不斷打造具有麥積特色的中醫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