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麥積區花牛鎮沽沱村黨支部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關鍵抓手,立足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堅持問題導向,靶向精準發力,探索出了“三變三破”強村富民“新路子”,實現了由“空殼村”到年收入20余萬元“富裕村”的華麗蛻變。
黨建引領,變“被動”為“主動”,破解“能力不強”。一是建強基層組織。充分發揮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作用,由村黨組織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選聘高校畢業生擔任村文書,不斷夯實村黨組織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戰斗堡壘。二是擰緊責任鏈條。秉持“一盤棋”理念,把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成效作為駐村包片干部、村“兩委”干部考核硬指標,將考核結果與工作實績、評先樹優緊密掛鉤,有效激發了鎮村兩級干部干事創業熱情,形成了齊心協力促發展的良好氛圍。三是明確目標思路。充分考量區位條件和發展現狀,組織黨員、干部、群眾代表到天水花牛蘋果產業園、元龍鎮花椒產業園等地參觀“取經”,邀請農業專家和技術人員實地調研,指導制定全村主導產業發展規劃,提出了“產業+項目”雙帶動發展思路。
產業聚鏈,變“資源”為“資產”,破解“路徑單一”。一是盤活“沉睡資源”。采取招標出租、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有效盤活村集體經濟閑置或低效使用的土地、廠房等各種資源,將舊村委會和閑置集體土地進行出租,每年為村集體增加收入3萬元,促進集體資源合理利用、保值增值。二是深挖“產業資源”。采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種植花椒1546畝,集中打造標準化花椒示范園256畝,2024年全村花椒產值達438萬元,戶均增收2萬元以上。引進果品企業1家,建成庫容2600噸果蔬保鮮庫1座,建設標準化自主經營果品基地500畝,建成蘋果、花椒、葡萄等區級果品母種園80畝。三是用足“項目資源”。不斷在產業補鏈延鏈強鏈上下功夫,依托中央三部委扶持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項目資金,建成占地620平方米的花椒深加工車間1處,有效解決了農產品出售難、轉運難問題,進一步延長了花椒產業發展鏈條,助推村級花椒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多維發力,變“輸血”為“造血”,破解“后勁不足”。一是技能培訓促增收。每年在春秋兩季邀請農業、林業、畜牧專家圍繞群眾在農作物栽培、果園管理、畜禽養殖等方面生產需求開展專題培訓,組織本村“田秀才”“土專家”等致富能人30余人,利用農閑時間開展“田間課堂”培訓。積極對接民政、人社等部門,開展家政、挖機等技能培訓,累計培訓175人次,進一步拓寬群眾增收渠道。二是招商引資促增收。按照“因地制宜、多元發展”的思路,引進軸承加工微小企業1家,計劃引進成都市郫縣戰旗村唐昌布鞋產業,為村里以打零工為主的勞動力提供穩定就業崗位,在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同時解決了村里部分賦閑勞動力就業問題。三是激發動能促增收。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建環境衛生、民事調解、政策宣傳、技術培訓等志愿者服務隊12支,定期組織開展志愿服務,激發群眾熱心參與公益活動、積極參與鄉村振興的正能量,推動形成組織動員有力量、群眾參與有意愿、增收致富有成效的良好局面。
(新聞來源:天水市農業農村局 轉載:馬文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