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倫敦街頭

倫敦街頭
又到了英國倫敦,我記不清楚這是第幾次來倫敦了,雖然沒有第一次來倫敦時的好奇,但還是感覺到這里有許多事情與北京是不同的,到底是什么不同呢?天氣只是一方面,這里的天氣涼爽,而北京的天氣悶熱。從地圖上看,倫敦與中國黑龍江的邊境處在同一緯度上,而北京的緯度和西班牙首都馬德里是一樣的,但氣候卻是不一樣的。
可是,我想說的不同并不是天氣。那是人的習慣和狀態的不同嗎?倫敦人做事、說話都很從容,這可能是因為他(她)們老祖宗用幾百年的時間給他(她)們打下了好的物質基礎,所以不用著急,完全可以在從容不迫的環境中工作著、生活著,每個人干每一件事情都是聚精會神的,一心一意的,包括去玩,去打掃衛生,都是如此。但在北京,每個人好像都有八百件事情在等著他(她)似的,忙得不亦樂乎,在這種狀態下,做事的質量肯定就會差一些。
還有,從使用手機的頻率上也可以看出來這兩個城市的不同。北京,大多數人是手機不離身,而且隨時都開著。更有一些人無論在什么場合,手機鈴聲都是開著的,包括去電影院看電影時也不關掉。開會時手機鈴聲響起更是平常的事情,有時在會議上很難把一個議題討論下去,因為常常會被參會人員的手機鈴聲打斷,讓人感覺到有許多就像天要塌下來那樣急的事情在等著他們馬上去處理。我前年曾去一個沿海省會城市參加一個會議,大會安排我講話,在我講話期間,會場上手機鈴聲此起彼伏,更有一位老兄從進到會場起就一直在打電話。當時我還很自責,想一定是自己講的內容太過無聊了,讓大家沒有興趣聽,于是用這種方式表示對我的抗議。等我下來后,另一位人物上場了,會場上手機的鈴聲仍然此起彼伏,和我講話時一樣。大會還安排了兩排穿著紅旗袍的禮儀小姐站立在主席臺的兩旁。我估計她們是站累了,再加上會上講的內容她們也聽不太明白,感到很無聊,所以就互相之間說笑打鬧起來了。相比之下,倫敦是一個安靜的城市,不能想象有什么重要的會議會安排兩大排的禮儀小姐站在主席臺的兩側聊天和說笑。

倫敦街頭

倫敦街頭
在倫敦的安靜氛圍中,我又想到了北京開發商們的工作狀態,他們像背后有狼在追趕一樣,遇到任何政策和市場的變化都會驚慌失措,這種變化在中國似乎也多一些,可開發商們的反應有時候有點是自己給自己制造緊張空氣,在沒有事發生的時候就互相傳播謠言。前幾天,關于同一謠言我聽到十幾個版本,看樣子這謠言的根源還不是由一個人編出來的。這些謠言有的是現實生活中可能發生的,而有一些可笑到只有在幾十年前人民戰爭題材的電影中才有這樣的鏡頭,我想,那些人可能是在閑得無聊時在手機上編短信,然后群發給大家,我都懷疑這是不是電信公司的陰謀,他們為了生意,為了多賺點錢,所以讓人沒完沒了地在發送無聊的謠言短信。還有些人閑得沒意思了,就找個由頭PK,從論壇到博客上,不管講的內容如何,只要炒起來有人看就行,只要不閑著,干點什么無聊的事都行,就怕閑著。
開發商的這種驚慌失措,也會傳染給周圍與其合作的方方面面,從設計師到施工人員等。關于百年大計的建筑藝術作品如果由這樣一批驚慌失措、沒有定力的人去建設,真是讓人擔心。
安靜地思考的環境和精神狀態,對做任何事情都很重要,我想,無論在何種狀況下,我們都要保持這種做事情的狀態:聚精會神地,一心一意地,這樣才能把干擾減少,把事情做好。

倫敦街頭

倫敦街頭

倫敦街頭

倫敦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