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戴敦峰
兩次“行賄”影響人生軌跡
潘石屹經歷的危機并不少,但他都一一化解。其中有兩次足以改變他人生軌跡的“行賄”經歷,是他不能忘懷的。
第一次是在初中畢業時,潘所在班上13個人中有5個去公社讀高中的名額。潘成績最好,卻沒能拿到名額——因為父親是右派,爺爺曾是黃埔軍校的軍官。
潘石屹的叔叔找到社辦中學校長,把一包“恒大”牌香煙丟到炕上。于是,讀高中的事情就辦成了。
此后的日子幾乎一帆風順:1979年,高中畢業考取了蘭州市培黎學校;兩年后考取石油部的管道學院;1984年,分配到石油部管道局經濟改革研究室工作,捧上了鐵飯碗。
第二次“行賄”是在海南炒房時。
1990年,下海后的潘石屹同馮侖、王功權等人在海南島成立了萬通的前身———海南農業高科技聯合開發總公司,加入到炒房大軍中。
那時海南的 房地產正如火如荼,“樓上簽個合同把房子買進來,到樓下簽個合同就能把房子賣出去。”
一天,潘石屹想了解一個房地產項目的土地資格證是否齊全,就找到海口市規劃局一位負責管理資料的工作人員。人家不愿意把相關數據提供給他,潘就下樓買了5斤桔子和一條三五煙,于是獲得隨便翻查相關資料的“特權”。
就從這些資料里,潘石屹發現海口市當時的人均住房報建面積多達50多平方米,而當時的北京人均住房面積不過才7個平方。這個數據讓他驚出一身冷汗。“這只能說明一個問題:海南的房地產要出事了。”
潘石屹與馮侖等人一商量,決定離開海南島,移師北京。
即使在公共場合,潘石屹也不諱言自己的這兩次“行賄”經歷。7月18日在太原的房地產論壇上,潘石屹面對幾百名自己的潛在客戶就講述了在海南用5斤桔子和一條三五換來房地產數據的經過,引來臺下陣陣笑聲。
“他至少還算是白道的。”一位資深房地產記者這樣評價有過兩次行賄經歷的潘石屹。
窮困生的暗戀
潘石屹回憶兒時的生活時,只有一個“窮”字。甘肅天水的自然條件差,潘石屹的家庭成分更差,甚至兩個妹妹都因貧困被送給了別人家。
潘石屹在公社里上高中時,從村里來的孩子都是穿得最差的,“即使冬天最冷的時候也只有一件棉襖,里面連件衣服也沒有”。再加上口音太重,潘石屹自稱除了學習就是睡覺,和班上同學幾乎沒有交流。
“那時隔壁班上有個女同學,長得特別好看,字寫得又好。”潘石屹至今仍然記得那個女生的名字,但在讀高中的幾年里,他從來沒鼓足勇氣和那個女生搭話。
他直到不久前才知道,讀高中時,他的數學作業曾經被拿到隔壁班上去展覽,讓他念念不忘的那個漂亮女生對“潘石屹”這個名字發生了興趣,還悄悄地來他的班上看了他一眼。這讓他小小得意了一回。
檔案中的紅頭文件
1984年,潘石屹分配到石油部管道局工作,不久之后就拿到101元的“高薪”,而且平時“不是分大米就是發 蘋果”。但潘石屹對機關生活并不滿意。
“整個管道局里,除了輸油調度處每天在做事外,別的部門全都比較清閑。”
工作第二年,單位新分來一個 女大學生,潘石屹陪她去領辦公桌椅。女大學生反反復復、挑來揀去,潘石屹忍不住催她快點,誰知對方卻語重心長地教育他:“這桌子和椅子都要陪我一輩子的啊。”
這句話仿佛被當頭棒喝。潘石屹回憶,他回到辦公室里,看著一群五六十歲的老同事正襟危坐,他不禁自問:“難道我也要這么坐一輩子么?”
1988年,潘石屹決定下海,并遞交了停薪留職報告。局里不批,他拍屁股就走,遂被除名。這是潘石屹檔案中留下的唯一一份紅頭文件。
如今,潘石屹的人生已經無比豐富:出書,拍照,寫博客,演電影,還有賣房子。
但在個人生活方面他還保持著相當的簡單。潘石屹外出一直坐經濟艙,直到有一次和一個國外客戶一起出差,人家訂了頭等艙,潘石屹的秘書仍然習慣性地訂了經濟艙。“以后訂什么艙也要看具體的情況而定。”潘石屹對秘書說。
潘的一位舊部回憶說:“有時去外地出差,如果不是和客戶要在飯桌上談生意,常常就是在路邊的大排檔隨便吃點了事。”
潘石屹告訴記者,他對這樣的生活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