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中心>>潘石屹>>正文 |
潘石屹:商業的力量是最強大的 |
(2006-11-15 20:28:30) 有位讀者讀過此文 來源:青年時訊 打印本頁 |
|
|
本報記者 戴璐/文
潘石屹,出生于甘肅,大學畢業后到國家石油部工作,1987年起開始在深圳和海南開創自己的房地產開發生涯。1992年,潘先生與人合作共同創建了北京萬通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開 發出一系列房地產項目。
1995年潘石屹先生與妻子張欣女士共同創立了SOHO中國有限公司。自公司創建以來,兩人共同開發了一系列房地產項目,包括SOHO現代城、建外SOHO、SOHO·尚都、朝外SOHO、長城腳下的公社、博鰲凱賓斯基飯店(原博鰲藍色海岸)等。
說到潘石屹,實在不用再贅述他的來頭,他的無處不在讓他無人不曉。他不光在房地產業一直走在風口浪尖,還非常愛熱鬧地在娛樂圈,在出版業,在博客上制造各種話題。他的高調讓他頗具爭議,但他仍然樂此不疲。
都說潘石屹是比較容易約到采訪的,“我對媒體一直深懷敬畏,再小的報紙,也有成千上萬的讀者,比一個人挨個宣傳省力多了。”這是潘石屹對待媒體的一貫態度,所以他在媒體的曝光率非常之高,就算沒有媒體采訪的時候,他也耐心地在自己的博客上接受網友的采訪,“像祥林嫂一樣,一遍又一遍講述自己的童年往事、創業史、人生觀、世界觀、財富觀、地產觀、藝術觀、熱門話題等等”。
但是,從開始約專訪到真正采訪到潘石屹,還是過了有半個多月。只因他實在太忙,當天的采訪也是安排在他若干會議的間隙,我們的采訪過后還有兩個會議在等著他,接著還要趕去石景山進行一個電視臺的節目錄制。一切都在意料中,潘石屹慣常的黑色西裝、艷色領帶,一貫的滔滔不絕,密不透風的行程安排,以致我們的采訪掐時掐點地不多一分一秒;但意料之外,潘石屹自己準備了速記員,采訪完畢,一份采訪速記立馬發到了記者的郵箱,省去了記者每次整理采訪錄音的頭痛過程。看來,潘石屹不光是愿意跟媒體打交道,也非常擅于跟媒體打交道。
要成為快樂的豬
采訪的當天,陽光非常配合地燦爛著,正中攝影記者的下懷:“等下拍照的時候就不怕采光不夠了”。走入SOHO中國位于SOHO現代城18層的用三個樓層打通的辦公區,空曠的大廳里撲面而來的一幅幅巨型后現代風格人物組畫,映襯著極具風格的室內設計,連透過明亮巨大的落地窗灑入的陽光都變得藝術起來。
辦公區整體風格簡潔但又非常具有設計感和細節。最吸引眼球的一個細節就是大廳里隨處可見的幾頭白色的雕塑豬,它們身材圓潤但很頎長,表情愉悅而滿足,有相對而笑的,還有疊羅漢般四頭疊加在一起的。“這是我的一個藝術家朋友的作品。他說,所有的人分為兩種:第一種人是痛苦的哲學家,天天憂國憂民,皺著眉頭思考問題,活得特別痛苦;第二類人是快樂的豬,吃了睡,睡了吃,天天高興得要命。他希望我選擇第二條路,做快樂的豬,吃了睡,睡了吃,別活得太累,想問題太多了就痛苦,所以盡量不要成為痛苦的哲學家,要成為快樂的豬。”潘石屹解釋說。
任何一個行業都有批判的聲音
但要成為單純快樂的豬,對潘石屹而言只能算是奢望,因為他要思考要擔憂要解決的問題實在太多,不管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潘石屹也從來不掩飾自己的困擾和障礙,“公司正在步入成熟,但在承擔著越來越多社會責任的同時,也遇到了各種各樣發展的困難和障礙,目前公司最大的障礙就是沒有土地。”土地問題也是潘石屹近期談論得最多的話題,他在博客里更是開誠布公:“因為我們公司缺少開發建設的土地,最近兩個月,我的工作就是在各個城市忙著為公司尋找土地。在這兩個多月的時間中,我接觸最多的是與土地有關的人士,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管理土地和監督土地的官員;也有各種類型的房地產發展商,與他們聯系、交談;時不時還跟與土地有關的中介公司、代理公司、市場上稱為‘地蟲’的人接觸;同時也接觸了許多關注土地的各級媒體……”用他的話說,就是“中國的土地市場已經走到黑暗和光明的十字路口”。
處于轉型陣痛期的中國房地產業,處于輿論討伐核心的房地產商們,無時無刻不擔憂著一觸即發的臨界點的到來。潘石屹又是坦蕩蕩的直率性格,于是他跟各路人馬的論戰、舌辯常見諸報端、網絡。前一陣子在“2006前沿建筑論壇”上,清華大學建筑系副教授周榕當著潘石屹的面列舉了目前房地產發展商的四大罪狀——“價值觀上崇尚拜金主義”、“宣揚享樂主義的生活觀”、“將社會分化對立推到極致”以及“崇洋媚外、追求復古,對時代文化缺乏自信”,并表示房地產發展商是“與人民為敵”并“最終會自絕于人民”。當時在會上,潘石屹就很激動地表達了他的不滿和他的觀點,會后,他在博客里又繼續宣泄著:“作為任何一個行業都要有批判的聲音,沒有批判的聲音這個行業就不能健康地發展,建筑、城市的建設和房地產行業都是如此。周榕列舉的一些現象是有道理的,但他的表達過于簡單,過于激進。”當天的采訪,本來記者刻意避開有關周榕的話題,但潘石屹還是主動提了出來:“前兩天清華大學有一個副教授叫周榕,他認為房地產發展商是‘自絕于人民’、‘與人民為敵’,我覺得這是一個特別落后的觀點,像長城腳下的公社凱賓斯基飯店是一個把建筑藝術和房地產商業很好結合的案例,這怎么能算是與人民為敵呢?”
做任何事情都要專業
說起了長城腳下的公社凱賓斯基飯店,這應該算是近期最不讓潘石屹頭痛的公司項目了。9月底,已經擁有42棟別墅的長城腳下的公社凱賓斯基飯店舉行了開業慶典,其管理、營銷已經全部托管給了凱賓斯基飯店,不過唯一讓潘石屹不滿的是:“這名字是越叫越長了,我都覺得念起來不太順口了,看來以后是得簡化一下。”
長城腳下的公社是潘石屹最引以為自豪的一個項目。位于北京八達嶺高速路水關長城出口的長城腳下的公社,緊靠古長城而建,除了周邊環境的古樸清幽外,更蘊涵了某種歷史深意。“一開始我們做了一個家,在懷柔。后來有朋友特別喜歡,覺得是不是可以幫他們也多做幾個,于是我們就想是不是在懷柔也做一些。可是最后發現飛機起飛的航道就在這下面,隔十五分鐘一架飛機,特別吵,于是我們就只有繞開到沒有飛機的地方。我們開著車就朝西邊走,開著開著就發現到了延慶的境內。我突然想起來我有一個原來的朋友說在延慶開發了一個項目,爛尾了,工資都發不出去,我就給他打了一個電話,他就跟我說:‘我現在土地拿到手了,手續也齊全,做不下去了。’就這樣,我就讓他轉給我了。”
看上去非常機緣巧合的一個機遇,卻成就了一項項奇跡。2002年,被譽為“私人住宅的現代建筑博物館”的長城腳下的公社應邀在威尼斯雙年展第八屆國際建筑展上展出,一舉榮獲威尼斯雙年展“建筑藝術推動大獎”。同時,用木材和硬紙板制作的參展模型也被法國巴黎的蓬皮杜藝術中心收藏,這是蓬皮杜藝術中心收藏的第一件來自中國的永久性收藏藝術作品,長城腳下的公社成為了屢獲建筑大獎的建筑藝術圣地。
獎項讓長城腳下的公社一下子名聲四起,但卻沒有帶來相對應的財源,對此,潘石屹很坦白:“一開始我們管理了一段時間覺得不太理想,因為我們是非專業的,管理了大概一年半的時間,工程有的還沒做完,收入大概超過70%%都是大的活動,真正住、吃飯等等這些收入很少。雖然2005年,我們被美國CondéNastTraveler雜志評為全球100家熱門酒店,并入圍英國《Tatler旅行指南》“全球101家最好酒店”之列的特色酒店,中國就評了這一個,但熱門酒店一般都是熙熙攘攘的人流,可我們這里的生意特別不好。”
不好的現狀總要想方設法去改變。“做任何事情都要專業化,這是我們公司的發展方向,不是說把所有的事情都讓我們自己來做。有好多房地產發展商自己有設計單位,自己有施工單位,但我們的設計單位就找世界上最好建筑師,施工單位就找全中國最好的,然后我們的會計交給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做,公關交給奧美公關公司做。我覺得飯店的管理也要專業化,所以我就開始選擇酒店跟他們談長城腳下的公社的托管。”長城腳下的公社的獨特性自然吸引了大量的高端酒店集團的興趣,但最感興趣、下手最快的還是凱賓斯基飯店,“凱賓斯基飯店亞太區的老總給全球的老總打了一個電話,一開始看了看資料,再打了一個非常長的電話后,他們的老板就飛過來跟我見面。見面的時候因為中間有翻譯,我沒有體會到他的心情怎么樣,就最后他問了我一句話:‘我們倆來這邊就把這個事情定了吧,你不要跟別人談了。’我說好呀,但是我又沒有在意,但他們老板接著又說:‘我們的合作開始吧!’我說好呀!于是就開始了。他們辦事特別快,兩方的合作很快就做起來了。”一切的合作被潘石屹輕描淡寫地十分順其自然,于是長城腳下的公社成為了長城腳下的公社凱賓斯基飯店。
|
|
|
|
|
|
|
|
|
|
|
|
|
|
|
|
|
相 關 新 聞 |
|
相 關 專 題 |
|
|
|
新 聞 評 論 |
請注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天水在線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天水在線留言板發表的言論,天水在線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