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名人皇甫謐歸屬何地?甘肅省在將向全國“兩會”提交的《關于加大力度保護皇甫謐歷史文化資源的建議》中,明確指出平涼市靈臺縣是皇甫謐的出生地。基于此,甘肅代表委員建議國家文物局將相關遺址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靈臺縣皇甫謐籍地建立皇甫謐紀念館。
建議初衷:皇甫謐歸屬于甘肅
有關皇甫謐的簡介,多數都以“安定朝那(今甘肅靈臺縣朝那鎮)人”的注述明確了其歸屬。在翻閱《靈臺縣志》等眾多志書時,從中都能找到有關皇甫謐的記載。甘肅代表團在建議中指出,在歷史遺跡中,靈臺縣朝那鎮社古村城里合作社還有近1萬平方米的古朝那鎮遺址,三里村有皇甫謐的出生地皇甫灣,中臺鎮下河村也有其讀書臺。
保護進展:朝那鎮立皇甫謐像
近幾年,為了弘揚歷史文化名人皇甫謐文化,平涼市做了大量的研究開發工作,名人效應產生的巨大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開始顯現。到目前,已經出現了幾十種研究資料,發表專題論文300多篇,并在朝那鎮雕塑了花崗巖皇甫謐站像,在縣城“三賢祠”雕塑了皇甫謐坐姿像。皇甫謐醫院、皇甫謐制藥公司已經運行多年,其知名度和經濟效益得到社會認同。
現存問題:皇甫謐古墓破爛不堪
受區域條件制約,對皇甫謐研究開發的力度遠遠趕不上社會發展需求,雖然平涼市做了大量工作,但長期以來由于市縣兩級財力緊缺,只能小打小鬧,皇甫謐資料收集、研究工作滯后、遺存遺跡的保護開發力度不大的問題日益突出。至今,全國惟一的皇甫謐古墓破爛不堪,無力維修,皇甫謐紀念館也未曾修建。
代表建議:建立皇甫謐紀念館
代表們在建議中指出:甘肅要加大力度保護開發皇甫謐文化,充分利用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不然,這一歷史文化資源有可能流向外地,成為千古遺憾。為此代表們建議:全社會重視多方投資,搶修建設皇甫謐陵園;盡快申請國家文物局將相關遺址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申請立項將“皇甫謐針灸術”列入國家乃至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在靈臺縣皇甫謐籍地建立皇甫謐紀念館;請國家領導人為皇甫謐故里靈臺縣題詞等。
皇甫謐簡介:
皇甫謐(公元215—282年),幼名靜,字士安,號玄晏先生,安定朝那(甘肅朝那)人,東漢太尉皇甫嵩之曾孫,我國十大名醫之一。歷經東漢、魏、晉三朝。幼年喪母,境遇艱難。成年后,奮志于學,博通典籍,文史著述多,屢詔不仕,專以著述為務,是中國歷史上的著名學者,在文、史、醫、哲諸領域均有建樹,著述頗豐。尤以《針灸甲乙經》享譽海內外被國際針灸學會列為必讀書目之一,成為世界歷史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