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平涼訊(記者惠程華)平涼市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不斷延伸環境保護網絡,有效地保護了農村生態環境,促進了全市生態農業建設步伐的加快。
去年以來,平涼市針對農村實際,在靈臺、涇川、靜寧、崆峒等縣區重點鄉鎮成立了環保所,靜寧在全縣24個鄉鎮和1個開發園區都設立了農村環境監察員。農村環保網絡的建立,在農村污染治理、推廣節能技術、保護農村生態環境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崆峒區四十里鋪環保所自去年成立以來,先后查封了高堡造紙廠、白水非法燒制木炭點、三十里鋪石灰窯和曬皮廠等重污染企業,強化了對寶馬紙業公司、百興集團公司、二十里鋪工業園區的督查,促進了污染治理工程的按期完成。崇信縣新窯鎮環保所對黑河流域重點污染源劃分了責任區,督促新柏、新窯煤礦廢水處理系統建設和其他煤礦廢水沉淀池建設,有效地削減了河流污染,對礦區煤矸石亂堆亂放的現象進行了整治規范,建辦了兩個煤矸石廠,變廢為寶,使礦區年銷售煤矸石15萬噸。
農村環境保護網絡的建立,為平涼市生態農業園區建設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全市各縣區生態農業示范園生產的果品、蔬菜、花卉以及綠色環保食品,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華亭縣西華生態示范園區生產的鮮花、反季節瓜果和食用菌,銷售到了省內外市場,年實現產值550萬元,銷售收入21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