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隨著一批基礎設施項目新建或續建,平涼市基礎設施建設好戲連臺,特別是交通、電力、水利建設等鼓聲正酣……
暢通路網鋪就坦途
8月4日,在靜莊公路二級改造項目3標段一處鋪油路面上,一輛攤鋪機緩緩前行,機后隨之“吐”出一條黑色的瀝青路料帶,跟在車后的工人們緊張地對其進行修整。
在莊浪縣城附近的水洛河大橋施工現場,10多名工人正在忙著鋪筑橋面,大橋底下,五六臺載著各種材料的運輸車輛來回穿梭。
位于涇川縣太平鄉境內的唐洼里隧道是涇滲公路二級改建項目唯一一條隧道。在隧道施工現場,頂著暗淡的燈光,負責該標段的項目經理張森不時停下來,察看著工程質量。他說:“隧道所處位置地形地質復雜,為了保證工程質量,施工人員每天只能掘進2米,但進入施工的黃金季節以來,我們都在不間斷地施工,一天都沒停過。”
有路石變金,無路金變土。今年,平涼市把發展交通作為關注民生、推進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隨著一批交通基礎設施的開工建設,地方經濟駛入“快車道”。
改造電網點亮希望
8月5日,中午時氣溫已升至32℃。在華亭縣神峪鄉10千伏神柳線農網線路改造工程現場,高高的桿塔上人影晃動,戴安全帽的施工人員揮汗如雨,進行放線作業。
正在現場指揮的施工隊長袁海林坦言,線路改造就意味著停電,為降低給供電區內群眾帶來的影響,工人們每天早7時30分出工,晚7時30分收工,12個小時不間斷作業。
在華亭縣35千伏水聯變電站增容改造工程現場,統一著裝的工人們正有條不紊地安裝電器設備。華亭供電分公司副經理趙寶平介紹說,隨著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電氣化程度越來越高,農村電網負荷直線上升,但很多村架設的線路老化嚴重,導致供電質量差,故障頻出。改造完成后群眾就可以用上優質電、放心電,能滿足他們10年內的用電需求。
一座電站就像一把火炬,照亮了一方的土地。平涼市不斷加快農村電網建設,點燃了當地群眾追求高質量生活的夢想與希望。
興修水利造福百姓
8月9日上午,平涼紙坊溝水庫四周馬達轟鳴,推土機、挖掘機、裝載機等機械和運輸車輛來回穿梭。建設工地上,20多名工人正忙碌著進行壩體填筑、壩坡修整。
紙坊溝水庫位于距平涼市區1.5公里的城南涇河一級支流紙坊溝上,總庫容234萬立方米,運行50多年來為平涼市的城市防洪保安發揮了重要作用。由于運行年久,庫內泥沙淤積嚴重,防洪標準及防洪能力降低,大壩右壩段壩坡破損不穩等病險情相繼出現。
經過精心施工,目前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完成4.7萬立方米,占工程總量的80%,主體工程8月底全面完工。平涼市水保科研所副所長毛澤秦說,經過此次除險加固,紙坊溝水庫將實現“脫胎換骨”,足以保障下游15萬多人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在莊浪縣,城區供水水源輸水工程7月底通過壓水試驗正式通水,縣城區8萬居民和水洛河川4.5萬群眾喝上了干凈水。走進村民沈拴虎家,老沈指著屋頂上的太陽能熱水器說:“你看,自打通上自來水,我家就裝上了太陽能熱水器。”
水興百業旺。“十二五”開局之年,平涼市加大投入力度,推動水利項目建設,一處處即將完工的水利工程,宛如一股股清泉潤澤著當地萬千群眾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