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清水縣市場監督管理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市縣關于優化營商環境的部署要求,強化組織領導,厘清部門職責,明確工作目標,扎實推進“雙隨機、一公開”、“互聯網+監管”工作,監管效能質效雙升,全縣市場監管領域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四項措施助推“互聯網+監管”系統應用
強化組織領導,擰緊責任鏈條。成立了縣政府“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協調領導小組,督促各成員單位落實領導責任,細化業務分工。定期組織召開調度會、推進會,分析研判形勢,調度重點任務,明確牽頭單位和責任部門,突出抽查內容和具體要求,合理確定抽查事項和抽查計劃,確保“互聯網+監管”工作落到實處,形成“縣政府主導、主管部門牽頭、相關部門參與”的工作推進機制。
執法培訓2加強業務指導,提升能力水平。結合“互聯網+監管”平臺信息技術的專業性,針對監管事項目錄清單動態管理系統操作、監管事項清單梳理、檢查實施清單編制等內容,采取“互動式”現場教學、“一對一指導”等方式開展業務培訓,有效解決了監管能力不足、推進力度不夠等問題,為全面推進2024年“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開展奠定了基礎。
梳理監管目錄,統一事項要素。組織召開全縣“互聯網+監管”事項認領和清單編制部署會議,以硬指標抓落實,分層級認領監管事項,增補梳理監管事項和清單編制,規范監管事項的發布運行,有效實現了動態化、標準化管理,推動同一監管事項名稱、編碼、依據、類型等基本要素有機統一。全縣累計完成目錄清單領取694條,添加檢查實施清單724條,實施清單整體完成率98.91%。
開展動態監管,奠定共享基礎。對省、市新增事項和變更事項開展動態跟蹤維護,督促各單位將業務監管與“互聯網+監管”系統融合,將實際監管數據客觀、真實、全面錄入“互聯網+監管”系統,為實現各類監管數據互聯互通共享奠定基礎。至目前,注冊系統用戶906人,錄入執法人員1096人,錄入檢查行為9905條,新建日常監管行為信息3223條。

三個“強化”助力“雙隨機、一公開”監管
強化機制保障,狠抓任務落實。印發《清水縣2024年全縣市場監管領域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的通知》,依托“互聯網+監管”系統“雙隨機監管”平臺,統籌推進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抽查檢查工作,積極履行監管職責。
強化分類管理,推進基礎建設。根據網格化監管工作實標,加強監管事項清單、監管對象標簽、執法人員標簽管理,指導市場監管領域相關部門按照各自監管職責,依照事項監管層級建立分領域監管對象標簽庫并實施動態調整,認領完善監管事項,至目前,建立監管對象標簽220個,監管人員標簽155個,為雙隨機抽查工作提供了技術支撐。
強化科學監管,提升服務水平。逐步健全以“雙隨機、一公開”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采取差異化監管措施,深入推進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監管和移動執法APP在“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中的關聯應用。本年度發布市場監管領域雙隨機抽查計劃94條,發布任務數156條,抽取戶數1054戶,檢查戶數959戶,公示率100%。

三種舉措提升企業年報工作質效
明確工作要求,緊扣“實”字精準謀劃。為確保年報公示工作順利完成,年報公示工作啟動之初,即召開年報工作部署會,對年報工作目標、組織領導、任務分解、工作要求等進一步細化明確,為推進年報工作打下堅實基礎。同時,將年報進度作為重要量化考核指標,每周對工作進度進行排名、晾曬,形成單位之間“比、趕、超”的良好局面,對進展緩慢的單位進行督導,幫助解決年報工作遇到的問題和矛盾,切實推動年報任務落實。
拓寬宣傳途徑,緊扣“廣”字周密部署。采取多種方式,加強經營主體年報宣傳工作。通過微信公眾號、市場主體微信群、發放宣傳資料、集中宣傳等方式,向轄區內各市場主體廣泛推送宣傳年報公示報送時限、公示內容、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項,重點對逾期或不進行年報的嚴重后果開展宣傳,提高經營主體對年報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并通過手機短信平臺等渠道,提醒、指導市場主體按時年報。
主動優化服務,緊扣“嚴”字全面落實。各市場監管所按照工作部署實行“項目化、清單化、責任化”管理,將任務層層分解到所、到人,細化落實省、市、縣局年報任務要求。業務股室與監管所組織工作人員“進市場、進企業”,提示指導企業開展年報工作。對于往年未年報及申請移出異常市場主體,業務股室現場講解網上年報操作流程,面對面解答有關年報工作的各種疑問,進一步增進市場主體的誠信自律意識,以此告誡經營者要按時年報,以免因漏報遲報影響自身信譽。截止6月30日24時,企業應報年報2853戶,年報率98.53%;農專社應報年報1246戶,年報率100%;個體戶應報年報12546戶,年報率99.90%。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