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至17日,第十三屆世界華文傳媒與華夏文明國際學術會議在天水師范學院召開。會議由中國新聞史學會、華中科技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和天水師范學院共同主辦,由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黃金輝傳播與信息學院、中央民族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天水師范學院文學與文化傳播學院承辦,天水市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天水師范學院黨委宣傳部協辦。

會議主題為“深化文明交流互鑒與世界華文傳媒的創新發展”,涉及“文明交流史與媒介史視野中的華文傳播”“華文傳播與中華民族文化認同”“海外華文傳媒的歷史發展與現狀”“數字時代的世界華文傳媒研究”“華夏文明傳播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對外話語體系研究”“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全球傳播的創新研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雙創’路徑研究”“其他有關世界華文傳播與華夏文明傳播的議題”等九個議題,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等50多所高校和媒體單位的專家學者、華文傳媒從業者及青年研究者150余人參加。

天水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文東表示,天水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一帶一路”機遇大力推動城市文化發展,希望通過此次會議,深化交流合作,為推進文化強市建設貢獻力量。

天水師范學院校長汪聚應表示,學校以天水深厚的歷史文化為基礎,通過學科建設、文化研究和人才培養,積極傳承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希望借助本次會議平臺,為學院的發展提供契機。

中國新聞史學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王潤澤教授認為,會議展現了新聞傳播學在推動文化傳承與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期待借此會議深化學科研究、加強國際合作,推動中國特色新聞傳播學科的創新與全球影響力的提升。

中央民族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王志說,天水的文化底蘊為深化文明交流與華文傳媒創新發展提供了重要契機,華文傳媒應肩負起講好中國故事、促進文明交流的使命,向世界講好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故事。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傳播與信息學院院長邱林川在視頻致辭中說,跨文化學術合作對于深化中華文明的研究與傳播至關重要,需要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強相關領域的交流。


會議共有三場主旨發言。第一場主旨發言的專家學者有中國記協原書記處書記張百新、意大利《華人天下》總編輯董燕蓉、中國人民大學鄧紹根教授、澳門大學吳玫教授、天水師范學院王貴祿教授;第二場主旨發言的專家學者有清華大學郭鎮之教授、華中科技大學陳先紅教授、西安交通大學汪文斌教授、西交利物浦大學張小玲教授、西北師范大學徐兆壽教授、中央民族大學趙麗芳教授;第三場主旨發言的專家學者有北京大學程曼麗教授、中阿衛視楊威臺長、西南政法大學蔡斐教授、江西師范大學胡沈明教授、蘭州大學劉曉程教授、鄭州大學鄧元兵教授、中央民族大學郭全中教授、華中科技大學李華君教授。主旨發言圍繞全球文明交流互鑒、華文傳媒的國際化發展、中華文化的全球傳播等重要議題展開了深入討論,內容涵蓋數字時代傳媒的創新發展、跨文化傳播的路徑、中華文化經典的國際傳播效果,以及地方文化如何通過新媒體連接全球等內容,充分展現和詮釋了華文傳媒在國際舞臺上的獨特價值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分組研討環節,與會人員圍繞文明交流史、文化認同、數字時代的華文傳媒傳播、華夏文明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等多維度議題展開了熱烈討論。


會議專門設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案例教學、網紅城市傳播兩場專題教學研討活動。與會專家結合伏羲文化、大地灣史前文化、麥積山石窟文化等天水市重要文化遺產,共議華夏文明的創新發展與交流互鑒。
閉幕式上,中央民族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特聘院長、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張昆作了大會總結。天水市副市長張興軍、中國新聞史學會會長王潤澤、天水師范學院文學與文化傳播學院院長王貴祿分別作了大會答謝。

(新聞來源:天水師范學院 轉載:馬文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