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節過后,春意盎然,各行各業吹響開工復產的“集結號”。走進清水縣山門鎮漢麻原料加工車間,機器轟鳴聲不絕于耳,工作人員正在生產線上勞作著,上捆、切麻、喂入、接麻、梳麻……一捋捋麻纖維翻滾而出。
清水縣山門鎮位于清水縣東部,晝夜溫差大,土壤蓄水能力強、滲透性好,適合漢麻種植。山門鎮立足傳統種植優勢,精心培育壯大漢麻產業,種植面積多達2000多畝,成為遠近有名的“漢麻鎮”。清水縣公安局山門派出所立足主防職能,深耕細作“產業警務”,全面開啟警務前置、關口前移、服務前傾“三前模式”,常態化開展安全巡防、隱患排查、反詐宣傳、打擊犯罪等,將警務觸角延伸至全產業鏈,全力護航特色產業健康發展。
警務前置平安可觸
“漢麻產業是山門鎮的支柱產業,更是廣大種植戶的‘錢袋子’,服務保障特色產業發展是派出所的主要職責,我們在村組和企業都有民警全天候駐守服務,方便大家遇到事情能夠第一時間快速處置。”山門派出所負責人鄒福弟介紹。
在山門鎮漢麻產業發展千帆競發的“黃金路”上,田間糾紛、損害賠償、勞務薪資、經濟糾紛等矛盾糾紛日益增加,甚至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了這塊“香餑餑”,偷盜、詐騙等案件也時有發生。為此,山門派出所堅持以“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運行模式為牽引,緊盯漢麻種植、豐收、銷售、生產等全產業鏈的矛盾糾紛和民生小案,整合數據資源,搭建模型平臺,實時智能分析,實地排摸化解,精準偵破案件,全環節守護漢麻產業發展。同時,山門派出所堅持警務前置,在漢麻種植村組成立一對一的“駐村民輔警”隊伍,在漢麻加工企業建立“護航警官”制度,為廣大種植戶和企業提供堅實依靠。
2月21日,山門鎮高橋村的張大爺種植的3畝漢麻去年被同村村民李某強以4400元的價格代收至今未付收購款,多次催要未果,心情郁悶。駐村民警雍乾得知情況后,來到張大爺家里安撫好情緒后,立即與李某強取得聯系,采取“情理法”相融合的方式做通李某強思想工作,2月24日李某某主動將欠款拿到了張大爺家里。

關口前移安全可防
“漢麻地里的農具我晚上從來不拿回家,豐收時節也不需要看護了,現在偷盜事件很少發生,我放心得很!”正在漢麻地忙碌的山門村村民高某祥笑著說。
隨著漢麻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從事漢麻種植、銷售、原材料加工、電子商務等行業的人數也逐漸增加。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營造良好的社會治安環境,山門派出所將警務關口前移,根據產業發展時節變化把警務室搬到田間地頭和加工車間,常態長效開展風險排查、警情處置、信息收集、矛盾排查化解和運輸加工保障等工作,讓服務效能更加凸顯。同時,創新應用“警企聯動、網格聯防、智慧聯巡”的巡防模式,建立多元協同護航模式,駐村民輔警和“企業警長”提供一站式服務,全力維護田間地頭、企業周邊治安秩序,有效預防各類違法犯罪發生。
去年9月18日,山門派出所民警在漢麻地里成功調解了一起矛盾糾紛。馬堡村村民馬某平向駐村民警反映稱,他家種植的漢麻被田某的牛踩踏了,造成經濟損失,雙方因賠償問題爭執不下。民警來到田間,分析矛盾源頭,明晰利害關系,積極引導雙方換位思考、互相體諒。經過民警耐心細致的調解,雙方各退一步,達成賠償協議,握手言和,避免了矛盾升級。

服務前傾護航可見
服務靠前一步,群眾安心十分。近年來,漢麻產業從業人員面臨電信網絡詐騙的風險隨之增加。山門派出所組織民警多次深入企業車間、田間地頭,開展形式多樣的反詐宣傳,向群眾剖析真實案例、播放反詐視頻、發放宣傳資料,大力提升群眾防詐意識。同時,各個企業也加入反詐行列,加大支持力度,民警和群眾開展互動答題時,群眾可獲贈印有反詐知識的“麻鞋”,這種“反詐鞋”的宣傳模式不僅營造了全民反詐的濃厚氛圍,也讓更多人了解到清水的漢麻產品,可謂反詐、產品宣傳“雙豐收”。
“我們不僅開展安全宣傳活動,還通過組建漢麻種植加工微信群、召開座談會、走訪調研等方式,及時了解產業種植和加工過程中的群眾需求,在宣傳的同時也能做好服務工作。”山門派出所負責人鄒福弟說。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