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企共奏和諧曲
晚秋時節,記者到慶陽市采訪。從董志塬到馬蓮河兩岸,冬麥青青,一派生機;采油場內“磕頭機”一上一下有節奏地“點頭”,不停地忙碌著;從黨政機關到油田采場,地企干部群眾一齊努力,一股講和諧、謀雙贏的和風蕩漾著。
油區治污邁大步
11月2日,在位于西峰區董志鎮的董66-55井場,采油機有節奏的采油,井場內不見油污,井場外10米見方的小塊田地內,零零星星地長著一些雜草。長慶油田采油二廠黨委書記孫學峰說,這是他們今年1月新建的標準化井場,根據環保要求,對井場廢棄泥漿進行無害化固化處理,這些小地塊目前均已達到了復耕條件,有些地方已長出了三葉草。
據了解,泥漿是采油鉆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產物,主要成分是粘土、鉆屑、化學添加劑等,是一種酸堿含量高的污染物,平均每口井產生的泥漿大約有70多立方米。2006年以前,隴東油區處理泥漿,主要是在井場泥漿池鋪設防滲布,鉆井結束后對廢棄泥漿進行固化和用土掩埋。長期以來,廢棄泥漿污染,是隴東油區生態環境最主要的面源污染,困擾著當地群眾生活,也困擾著油田企業。
隴東油區的污染治理,引起了各級各部門的重視。今年3月16日,省政府和中油公司在北京簽署了《關于慶陽地區經濟發展與隴東油區整體開發座談會議紀要》,明確了油區重點污染治理和人畜飲水等項目,使慶陽油田開發和地方社會經濟協調發展步入了一個新時期。井場泥漿無害化處理,就是在這個文件指導下進行的治污工程。3月以來,采油二廠投資300萬元,嘗試廢棄泥漿無害化固化處理,以期降低廢棄泥漿對環境的危害和影響,實現恢復植被或者復耕。目前,采油二廠已完成了10個井場的廢棄泥漿無害化處理。
人飲工程暖民心
11月3日,沿馬蓮河支流環江西行,到慶城縣馬嶺鎮倪家溝村的人飲工程施工現場,只見拉石沙的車輛往來穿梭,工人們正在澆筑挖好的蓄水池,工地上一派繁忙景象。慶陽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甫虎介紹說,這里是慶城縣西川人畜飲水工程的一個點,明年建成后,這里的老百姓飲水就不再難了。
西川是長慶油田在慶城縣的主要開采基地。長年的石油開采,使得這里大多數地表水被嚴重污染,不能利用。慶陽市環保局一位負責人說,10多年來,馬蓮河水質一直處于劣五類狀態,徹底喪失了使用功能。在大多數地方,地下水多為苦咸水,群眾飲水主要依靠有限部分區域內的地下水,在干旱季節,個別地方經常發生水荒,因食用不清潔水而導致的地方病逐年增多,西川地區人畜飲水日益窘迫。長期的飲水難,引發了當地干部群眾對石油開采企業不滿和抱怨。
慶陽市副市長付振偉說,為解決油區群眾飲水困難,從今年開始,長慶油田公司投資5000萬元,當地籌資300萬元,實施隴東油區人畜飲水重點工程建設,包括慶城縣西川人畜飲水工程、華池縣鴨兒洼調水項目和巴家咀南小河溝調蓄水庫建設3個項目。其中西川人畜飲水工程,主要是解決慶城縣馬嶺、三十里鋪、蔡家廟等5個鄉鎮,18個村近3萬人的吃水問題。
和諧發展謀雙贏
長慶油田公司采油二廠生產區域橫跨隴東的慶城、華池、西峰等七縣一區,是長慶油田的主力生產單位,是我省境內最大的石油生產基地。目前正常生產油水井3300多口,原油產量平均每年以13萬噸的速度增長,2005年突破240萬噸大關。
采油二廠廠長高靜樂說,今年是廠里環保建設力度最大的一年,累計投資上億元,加大環境敏感區、保護區的保護力度。先后完成了10座采出水處理回注場站綜合改造,進一步加強了油區的原油采出水穩定運行,永久性封堵一大批廢棄井,有效地防止了廢棄油井返水、竄水污染地表水現象的發生;對新老油田的400個井場建設了圍墻、污油池、排水渠等,有效控制散落原油、含油污水、雨水不出井場。
付振偉說,通過油區污染治理項目的實施,老油區環境質量逐步改善,新油區環境污染得到了預防,為隴東能源石化基地建設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在各級政府的關心支持下,長慶油田采油二廠產能迅速擴張,2006年9月20日,全廠原油產量再創新高,首次突破7000噸大關,具備年產255萬噸的生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