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州區外宣辦)記者:周區長,您好!請您談談秦州區2011年的工作亮點?
周繼軍說,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下,我區緊緊圍繞“率先跨越發展,建設首善之區”的目標要求,凝心聚力,扎實工作,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保持了良好勢頭。一是主要經濟指標大幅增長。全區預計實現生產總值115.2億元,增長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83.5億元,增長30%;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3.6億元,增長20%;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9億元,增長21%;完成大口徑財政收入12億元,增長2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519元,增長1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565元,增長15%。二是項目和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區財政投入1500萬元用于項目前期工作,組織申報各類項目62項,總投資95.3億元。實施招商引資項目41個,引進到位資金13.5億元。三是農業農村基礎進一步夯實。籌資近億元建設“村村通”水泥路92條323.6公里,爭取各類水利項目資金1.2億元,林業生態、能源沼氣、扶貧開發、農業綜合開發等各項工作有序推進。投資4.4億元的天水廣升養殖繁育示范基地項目已開工建設,設施蔬菜、優質果品、特色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化水平進一步提升。四是工業發展后勁不斷增強。列支100萬元設立工業發展獎勵基金,鼓勵支持企業加快發展。累計投資2.7億元,加快征地拆遷,確保了華天電子科技產業園、中材水泥二期、西電集團、娃哈哈等一批重大工業項目建設,工業整體實力顯著增強。五是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明顯提升。深入實施城市綠景提升工程,改造綠化面積6.2萬平方米,安裝分車綠化帶護欄1.7萬米。加快城區道路綜合整修改造,整修道路、小巷道11條,改造人行道2.5萬平方米。牢固樹立“大環衛”理念,將83條小巷道和城鄉結合部統一納入清掃保潔范圍,投資920萬元購置環衛、市政作業設備,加大環境衛生保潔,城市形象和品位明顯提升。六是民生工作扎實推進。在全面完成省、市確定的各項惠民實事的同時,高度重視就業再就業工作,開發公益性崗位2827個。啟動實施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山水嘉園、山水新城一期、錦繡苑等一批保障性住房建設項目進展良好,發放廉租住房租賃補貼6023戶867萬元,實施農村危舊房改造2400戶,改革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群眾。
記 者:周區長,您好!請您談談秦州區2012年的工作打算及為老百姓辦的民生實事?
周繼軍說,剛剛閉幕的市第六次黨代會和正在召開的市六屆人大一次會議,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指明了方向。秦州區作為天水市中心城區,將堅持把學習貫徹市黨代會、人代會精神作為全區上下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準確把握會議確定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緊密結合秦州發展實際,更加注重項目建設,更加注重產業發展,更加注重基礎設施,更加注重社會管理,更加注重改善民生,著力打造富裕、文明、和諧的首善之區。
一是突出加強項目建設。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推進全區率先跨越發展的主要支撐,搶抓各類政策和發展機遇,加強項目論證、儲備和爭取力度,努力擴大投資規模,在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農業產業化經營、工業技術改造、社會事業發展等領域,實施一批科技含量較高、輻射帶動作用明顯的好項目、大項目,拉動經濟提速發展。堅持內引外聯、招大引強,全方位開展招商引資,提升招商引資規模和層次,力爭引進到位資金突破16億元。
二是突出加強產業發展。堅持把產業發展作為促進經濟提質提速發展的主要抓手,進一步加強農業產業化發展,以培育壯大優勢產業為目標,整區域開發、整流域推進,發展一批特色產業基地,培育一批龍頭企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進一步加強工業產業發展,緊緊圍繞培育電工電器、電子信息、機械制造、新型建材、醫藥食品等五大產業集群,以園區建設為平臺,加強與央企及國內外知名企業的戰略合作,加大對區域內優勢骨干企業的扶持服務,支持重點企業加快技術改造,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全面提升區域工業整體實力。進一步加快第三產業發展,充分發揮中心城區優勢和旅游資源優勢,提升發展商貿物流業,做大做強文化旅游產業,積極發展新興服務業,把第三產業培育成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三是突出加強城鄉建設。堅持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突破口,在全力配合省、市實施好重大城鄉建設項目的同時,進一步加大村村通水泥路實施力度,新建通村水泥路80條300公里。搶抓國家加大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政策機遇,爭取實施一批水利水保工程建設項目,加快能源沼氣、林業生態、災害治理、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建設,不斷改善農村發展條件。加快城市重點建設項目,充分抓好城中村改造、城市道路、巷道整治、市政設施改造、綠景工程提升、景區景點建設等項目實施,不斷提高城市綜合服務功能,著力打造最佳宜居環境城區。
四是突出加強社會管理創新。堅持把社會管理創新作為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保障,以“平安秦州”防控數字化工程建設為依托,加強公安、司法基層基礎建設,加大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創造良好的社會治安環境。深入開展社會管理創新試點工作,進一步加強城鄉社區建設,完善管理網絡,健全工作機制,豐富服務內涵,努力把社區建設成為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社會共同體,促進社會大局持續和諧穩定。
五是突出加強民生工程。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積極實施好省、市確定的惠民實事。緊緊圍繞事關群眾利益的養老、住房、看病、上學等民生問題,(1)積極推進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實現社會養老保險全覆蓋;(2)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新建保障性住房50萬平方米;(3)啟動實施區醫院搬遷新建工程,將區醫院打造成設施完善、功能齊全、服務一流的大型綜合醫院;(4)結合城區北山災害綜合治理,啟動實施市三中搬遷新建項目,將市三中建設成全省示范性高中;(5)扎實做好就業再就業、城鄉低保、醫療救助、困難群眾臨時救助、救災救濟等各項工作,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