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30日下午,在天水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期間,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委副書記、縣長馬中奇接受了天水日報社、天水電視臺記者的專訪。
馬中奇在接受采訪時說,市委副書記、代市長王銳代表市政府所作的報告,思路清晰,重點突出,文風樸實,是符合天水實際的好報告。《報告》總結成績實事求是,查找問題客觀實在,謀劃全市未來五年發展目標明確,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前瞻性。特別是《報告》中提出“把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作為統籌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打造幸福天水的重要任務”,充分體現了市政府把握“兩個共同”主題,促進民族地區發展的決心。
馬中奇說, 2012年,是全面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關鍵一年,市“兩會”為我們做好明年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張家川縣將根據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和總體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全縣“五大目標定位”,堅持“舉特色旗、打民族牌、走富民路、建和諧縣”的基本方略,實施項目帶動、科教興縣、趕超發展三大戰略,做強草食畜牧業、礦產業、民族加工業、商貿旅游業四大產業,努力提升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產業化、工商經濟發展、城鎮綜合開發、社會事業發展水平,強力推動張家川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馬中奇最后說,今后張家川縣將著力抓好下五個方面的重點工作。一是用足用活優惠政策,全力推進項目建設。利用省、市支持張家川加快發展的優惠政策,突出抓好秦安(蓮花)—張家川—陜西隴縣(石槽溝)高速公路、張家川—清水—麥積高速公路、張家川(橋溝梁)—遠門(清水)公路等重大交通項目爭取工作,爭取實施城鎮建設、環境保護、產業發展、農田水利、國土資源等領域的重大建設項目,真正把各項優惠政策用活用好。二是做大縣慶平臺,不斷改善基礎條件。以2013年張家川回族自治縣60周年縣慶為契機,實施一批重大項目。加快回鄉風情園一期工程、縣醫院綜合樓、阿陽中學、影視中心等縣慶獻禮工程建設進度,確保按期完成建設任務;全力抓好城區集中供熱擴容改造、新城區道路及排水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爭取;積極推進天平鐵路、莊天二級公路及縣城至恭門火車站二級公路建設,加快以南部、北部路網為主的城區基礎設施建設。三是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推進農村經濟全面發展。按照“三區三園五帶”農業產業發展思路,推廣全膜玉米12萬畝,在清水河流域、后川河流域、樊河流域建設蔬菜生產基地;擴大馬鈴薯脫毒種薯種植面積,全縣馬鈴薯種植面積達到10.5萬畝;以擴大畜禽總量,提升發展水平為重點,扶持發展龍頭企業,大力發展畜牧養殖業;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切實保障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四是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縣域經濟發展水平。在實施好風力發電、120萬噸新型干法水泥、100萬噸精密鑄造、500噸阿膠生產、500噸清真明膠生產等項目的同時,進一步優化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做好項目協調保障工作,推進招商項目建設。五是重視社會事業發展,不斷滿足群眾公共需求。強化教育優先發展地位,繼續實施教育質量提升工程,努力提高中小學教育質量;進一步完善公共衛生體系,加強醫院自身建設,提高醫療人員服務水平,改善服務態度,提升群眾看病就醫的滿意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