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率先跨越發展的步伐——凝神聚力促和諧
——秦州區2011年宣傳思想暨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掃描

(秦州區外宣辦 辛志鋒)今年以來,秦州區宣傳思想暨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省委十一屆十四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和市區黨代會、兩會精神,緊扣經濟社會建設這一中心,按照“率先跨越發展,建設首善之區”的目標要求,突出重點,服務大局,真抓實干,銳意創新,為加快秦州經濟社會率先跨越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和良好的輿論支撐。

在創新載體、推進工作中狠抓理論武裝。該區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和市區黨代會、兩會精神為契機,建立宣傳教育文化系統聯席會議制度,開展學習討論和座談交流,統一思想,凝聚力量,直正發揮了引領示范作用。進一步規范中心組學習,編印《學習參閱》,分發到各鄉鎮、街道和單位黨委(黨組)中心組,供廣大干部深入研讀。重點學習了《胡錦濤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國共產黨天水市第六次代表大會工作報告》、《中國共產黨天水市秦州區第七次代表大會工作報告》等內容,結合工作實際撰寫心得體會和理論文章,確保了學習效果。引導培養玉泉鎮等8個各類學習型黨組織示范點,玉泉鎮示范點經驗由省委宣傳部向全省推介,七里墩村示范點經驗引起各級領導和新聞媒體的廣泛關注。理論學習成果《率先跨越發展 建設首善之區》、《鑄造秦州人文精神、建設特色文化大區》等理論文章在市級及以上媒體刊發。分8期11場次組織區委理論學習中心組以及全區縣科級領導干部2400多人次,參加省、市委宣講的學習黨十七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宣講報告會、省委十一屆十四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宣講報告會、形勢政策教育宣講會、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優秀共產黨員事跡報告會。充分利用組織、黨校、遠程、網絡和戶外五大學習平臺,啟動了首屆“讀書月” 活動,推動學習型社會建設。組建了理論宣講組,深入部分鄉鎮、街道和社區,開展理論巡回宣講10余場次,理論傳播面有實效。黨報黨刊征訂工作在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各單位的支持配合下,征訂數量穩中有升,全面完成了市上下達的黨報黨刊征訂任務。

在服務中心、凝聚力量中加強輿論引導。該區圍繞“慶祝建黨90周年”、市區黨代會、兩會召開,制作大型宣傳櫥窗20余塊,宣傳欄、宣傳板報830塊,懸掛宣傳橫幅2000多條。舉辦了“唱響秦州”職工大合唱、慶七一等大型文藝晚會及“多彩秦州”書畫攝影作品展、紀念建黨90周年少兒書畫展、旗幟——慶祝秦州區第七次黨代會大型文藝晚會,在市區新聞媒體策劃開辟“喜迎黨代會”、“黨代會進行時”、“黨旗在飄揚”學習和慶祝專欄,編發專版10余個,制作專題視頻800多條(篇)。推出了姚軍林、呂江濤等14個先進典型,在各類媒體進行深入宣傳。市區黨代會和兩會期間,策劃了“先鋒再現”、“創先爭優”欄目,對做出突出貢獻的先進個人和基層黨組織進行集中展示。

在主題策劃、突出重點中擴大對外宣傳。該區聚焦省、市、區發展戰略,緊扣民生和項目建設,集中展了“民生回聲”、“回眸•描繪—新的跨越”、“秦州新貌——八項整治活動掠影”、“奮力前行的腳步——聚焦十二五”等宣傳,策劃了《秦州:溫暖人心的民生答卷》和《秦州區保障性住房建設系列報道》等系列主題宣傳;乘“走、轉、改”活動的東風,接待中央和省市級新聞媒體記者深入重點項目、重點工程建設區域,開展“走遍秦州”大型宣傳活動;邀請省、市新聞媒體記者采寫、刊發了《重建鋪就幸福路》、《“道德銀行”云集“道德富翁”》、《天水廣升10萬頭有機生豬養殖示范基地項目落戶秦州》、《天水明訊公司通訊產業基地建設項目奠基》、《民生工程暖民心》、《幸福從安居開始》等一些有影響的新聞稿件,及時報道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舉措、新思路和新成效。全年在各級、各類新聞媒體刊登載反映秦州經濟社會發展變化、展示秦州發展成就的新聞稿件2100余篇(條),專版15個,省級媒體《甘肅日報》、甘肅電視臺的上稿量達到30余篇(條),為加快全區經濟社會率先跨越發展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在文明創建、和諧共建中推進精神文明建設。該區街道社區以“道德銀行”、“志愿者服務儲蓄卡”、愛心超市、慈善超市為載體的道德主題實踐活動全面推進;鄉鎮的政務大廳、特困救助、短信互動服務、民情流水線等社會服務活動獲得良好社會聲譽;學校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內容豐富,載體多樣,成功舉辦第四屆秦州區少兒藝術節,開展建黨90周年少兒圖片展,參加全市第四屆少兒藝術節展演,并榮獲優秀組織獎。搶抓機遇,加強紅色旅游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鄧寶珊將軍紀念館通過省級評審,10月份被確定為國家級紅色旅游基地;積極協調爭取李廣墓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項目,省市領導和專家在考核驗收中給予充分肯定。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文明創建活動,天水電力公司等3家單位通過“全國文明單位”檢查驗收,市稅校、暖和灣村通過“全國文明單位(村)”復查驗收;組織24個單位爭創市級文明單位標兵和市級文明單位(社區、村);在農村開展“公路沿線四級聯創活動”,著力打造國道沿線精神文明建設示范長廊。目前,全區已創建成各級文明單位289家,其中國家級5家,省級31家,市級115家,區級138家;文明村鎮、社區205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9家,市級23家,區級172家。
在搭建平臺、豐富活動中繁榮秦州文化。該區深度挖掘傳統文化,成功拍攝了全面反映明清建筑文化和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等歷史變遷的三集文獻紀錄片《秦州大宅門》,于今年4月份在央視科教頻道《探索發現》欄目播出,同時制作光盤600余張,同過重大節慶活動對外宣傳推介。成立了作家協會和音樂戲劇舞蹈家協會,協調文聯、文化館編輯出版《紀念建黨90周年“多彩秦州”書畫攝影集》、《陜甘兩省六縣區書畫聯展作品集》、《天水秦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概編》,創辦了《秦州文藝》期刊。評審、推薦18件作品參加首屆“天水市麥積山文藝獎”評選。為全區420個農家書屋各訂閱了一份《天水晚報》和《甘肅農民報》。組織開展廣場系列文藝演出、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千臺大戲送農村、歡樂送農家(進社區)、“三下鄉”和陜甘兩省六縣區書畫聯展、全省農民畫家畫農民書畫邀請展及各類群眾性文化活動1200多場次,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