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州區外宣辦 辛志鋒 通訊員 王選)唱社火、扭秧歌,是秦州人民經久不衰的春節文化盛宴。日前,記者來到秦州區娘娘壩鎮,欣賞那里精彩的社火表演,感受火一樣的歡樂年味。
繡荷包、緝籠倉、拾棉花……一段段展現群眾生產生活風貌的曲兒,伴和著鑼鼓喧天與眾人的歡鬧,使今天的社火表演高潮迭起。
社火是各地過年必不可少的一項民俗文化活動,在秦州區娘娘壩鎮李子村,村民們穿上盛裝,扭起秧歌,唱起小曲,紅紅火火的社火讓年更加有滋有味,熱鬧喜慶。
這種原汁原味、不甚雕琢的社火形式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他們通過口傳心教的方式傳承下來,包括歷史故事、親情、愛情、友情等等,可以說是包羅萬象,也極具地方特色和藝術價值。
現在的婦女吃得好、穿得好、耍得好,沒人管了,人的生活幸福了,自由了……很好,看起來挺有意思的,村民李大姐樂呵呵地說。
村民李大爺告訴記者,在農村,每過春節都要表演黑社火,大人小孩聚一院子,打著鼓和鈸,敲著鑼,既唱又跳,非常熱鬧,看了幾十年了,現在還是愛看。
在這次的黑社火表演中,該村在原有節目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將十八大精神加入到了唱詞當中,進行傳唱。《新五點紅》是娘娘壩村村民為了宣傳黨的十八大精神以及各項文化惠民政策而特意新創編的,他們用歌聲展現著近年來在衣、食、住、行及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上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歌唱美好新生活,也表達著對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期待,并以扭秧歌、唱小曲的形式向全市人民傳達新年祝福!
熊熊燃燒的焰火、優美動人的旋律、發自內心的歌聲,在村莊里回蕩著,雖然天氣寒冷,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演員和觀眾的熱情。“進狀元”、“轉娘家”等節目輪番上演,為節日期間的群眾送上了精彩的文化“美味”。
然夜已經很深了,但黑社火表演依然在繼續,一段段悠揚婉轉的社火小曲,在村落里飄蕩回旋,一張張輕松愉悅的笑臉,映襯著莊稼人一年來的收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