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往柳林村的橋梁中斷,一些群眾和搶險干部受阻無法轉移,他們正極力連通救災生命通道
有這樣一支隊伍,他們大都是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大學生,但面對暴雨引發的洪水、泥石流、滑坡等災情,他們義無返顧地拋下父母、妻子兒女沖在抗洪搶險的第一線,幫受災群眾搶救財物,幫助群眾安置生活,背起老人、孩子從即將倒塌的房屋中脫險,這就是我們娘娘壩鎮計生辦的二十多名計劃生育專干隊伍。在他們心里,群眾的生命安全和生產、生活永遠是第一位的。
從6月22日、7月5日、7月22日接連三次特大暴雨一次次頻繁襲擊娘娘壩鎮后,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娘娘壩鎮柳林、榮光、錢家壩、劉河、娘娘壩村、李子、河口等村受到暴雨影響災情嚴重,一些村民的房屋倒塌,大多農田被洪水淹沒,道路、橋梁被沖毀,當災情第一時間傳到娘娘壩鎮政府時,6月23日一早,鎮計生辦二十多名計劃生育專干整裝待發,沖赴各自責任村查看災情,幫群眾抗洪搶險。娘娘壩鎮計生服務中心主任徐亞宇駐守在柳林村已經一個多月了,他挽起褲腿和駝陽自然村的村民一起從沖毀的房屋里搶救財物,和群眾一起疏通河道,幫村民挖通屋前屋后涌滿的泥沙。當駝陽村受災群眾被安置到柳林選礦廠廠房里生活后,他又和村民們一起仔細查看村莊前后的每條河溝是否通暢。就這樣,他吃住和群眾在一起,用真心真情幫助群眾度過難關。7月22日的暴雨使災情更加嚴重,有更多的群眾需要轉移,徐亞宇不顧個人安危沖在前面,他的胳膊、腿部多處受傷,但簡單包扎后他又行走在泥濘中繼續轉移群眾。
張小軍主任駐守在榮光村,6月22日的第一場暴雨就將榮光通往李子方向的道路沖毀,幾戶村民的房屋被洪水淹沒。他和村干部一起走家串戶通知群眾注意暴雨引發的泥石流和山體滑坡。最讓他頭疼的是榮光村的三個自然村都沿河居住,由于河堤被沖毀,村民們個個憂心忡忡,他緊急通知群眾往居住較安全的親友家投靠,又趕忙與交通部門支援救災的同志一起搶修道路。張小軍家也住在娘娘壩鎮石花溝村,這是一個即便沒有自然災害進村的道路也崎嶇不平的小村落,他也擔心自己的父母到底怎樣了,可他毅然堅持在抗洪搶險第一線,三十多天了,沒有離開過一天他駐守的榮光村,搶救了多少戶村民的財物他數不清,轉移了多少個孩子、老人他也記不清了,參與疏通了多少條交通道路他也不知道!
同樣,計生服務所技術服務人員杜雄雄與同事們一起,積極參與全鎮抗洪救災工作。用他五歲兒子的話說:“爸爸幫爺爺、叔叔、阿姨救災去了,放暑假前爸爸打電話讓我聽媽媽的話,這幾天我打不通爸爸的電話了”。對于杜雄雄來說,將轉移出的群眾安置到鎮計生服務所,讓他們有一個舒適的住處是他的心愿,他背起那個不起眼的藥箱,用他學到的衛生知識,走家串戶查看安置點群眾的身體健康狀況是他的責任和義務。我們的計生干部就這樣用平凡的行動鼓勵群眾開展抗洪和生產自救。
可是,災害無情,7月24日的暴雨使娘娘壩鎮這個災情嚴重的鄉鎮再度受災,由于316國道、通信、電力等受阻,真想再了解他們的救災及生活情況,可我無法再與他們取得聯系。7月26日,我們再度進入受災區,拍攝到了他們與官兵們一起抗洪搶險的一幕,他們不怕累、不怕苦、不怕險,這就是我們的計劃生育干部隊伍,一個能吃苦、能戰斗的隊伍,一個能與群眾一起度過難關的隊伍,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抗洪搶險的青春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