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強:紅色的使命 綠色的奉獻
——記秦州區林業局藉口林業工作站王強同志

王強,一個樸素的名字,一個出生在和平年代的人,可提起他,在秦州林業戰線上,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大家都知道他是一個栽樹能手,在基層林業生產一線,在平凡的崗位上,他二十五年如一日,將自己的青春奉獻給了秦州大地的綠化事業;他工作扎實,默默無聞,甘于奉獻,傾力奉行“愛崗敬業,踏實做事”的座右銘;他堅持不懈,刻苦鉆研業務知識和專業技能,扎根基層,舍小家顧大家,忘我工作,為秦州的生態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他,就是優秀共產黨員、秦州區藉口林業站站長王強同志。
扎根基層 為綠色秦州譜寫青春之歌
1991年,王強同志在省林校畢業,滿懷激情地投入到林業生產一線,成為皂郊林業站的一名普通林業干部,先后在皂郊林業站、娘娘壩林業站、林業勘察設計隊、紅旗山綜合開發辦、藉口林業站工作。由于工作認真負責,成績突出,榮任林業站長,任職二十二年來,他所負責的林業站工作和個人,多次受到省、市、區各級表彰獎勵,特別是2015年以來,在天定高速和天十高速秦州過境段綠化通道建設工程中表現尤為突出和顯著。在娘娘壩林業站工作期間,他發揮專業特長,參與完成了娘娘壩林業站轄區內的長防林工程,退耕還林工程,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等林業生態建設項目作業設計的編制。2005年4月至2006年10月參加完成了娘娘壩林業站重點生態公益林區化界定和實施方案的編制;2006年4月主持編導了娘娘壩林業站《容器育苗技術》手冊。2006年5月底,秦州區一類清查工作全面展開。他主要負責娘娘壩林業站調查人員的技術培訓、外業調查指導和內業匯總的質量把關。本次一類清查歷時4個半月,順利地完成了娘娘壩林業站轄區5個固定樣地的復查工作。8月13日到14日經西北林勘院專家隨機抽樣檢查驗收,質量全部達到合格。在娘娘壩林業站的十多年來,他精心規劃、組織、指導實施長防工程造林近2萬畝,退耕配套荒山造林5.03萬畝,退耕還林2.6萬多畝,封山育林2.1萬多畝,天然林保護工程1.4萬畝,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均達到了85%以上,大部分重點區域林木長勢喜人,油松、落葉松已郁閉成林,對改善生態環境,控制水土流失起到了十分顯著的作用。在退耕還林工程管理中,一是搞了建檔工作,2003年春季,他和同事一起對娘娘壩林業站轄區的11764畝退耕地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逐村逐戶逐地塊調查登記,在核查無誤的基礎上對所有圖、表、卡、冊進行了歸類整理,建立健全了眉目清楚、查找有序的檔案資料,為今后的管理提供了方便。二是進行了確權發證,確保了林木權屬落實到戶,及時頒發林權證。2003年夏季至2005年夏季,在局里技術人員的配合下,先后為娘娘壩林業站轄區的4000多農戶2.6萬多畝退耕還林地進行了確權發證。三是2005年夏季對歷年退耕還林面積進行回頭查,摸清了機動地面積、空缺面積,并在相關村張榜公布,做到了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為推動工程建設健康有序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育苗生產中,他先后在娘娘壩林業站、紅旗山綜合開發辦、藉口林業站等單位大力開展造林、建園所需苗木培育工作,每年出圃各類苗木100余萬株,保證了秦州區南部山區荒山造林及果樹建園苗木的需要,有力地支持了各類重點工程建設。2003年初,為加速荒山綠化,解決干旱陽坡和石質山地造林成活率低的問題,他精心鉆研,開展了容器育苗工作,2004年至2006年共出圃合格容器油松苗120萬余株。在擔任二十二年基層林業站站長職務以來,他跑遍了秦州區多半鄉鎮的山溝角落。在娘娘壩、大門、齊壽、平南、皂郊、藉口、太京、關子等鄉鎮的荒坡地頭上都有他的足跡和成果,多年來,累計完成荒山造林面積6.8萬畝,栽植刺槐、香花槐、容器側柏、容器油松、山杏、落葉松等各類苗木1496多萬株,為秦州區的綠化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傾心為民 為自己的理想奮力拼搏
作為一個農家出身的他,要想在事業上有所作為,所付出的艱辛和努力當然要比其他人多得多,所有的一切都得靠他自己去拼搏,他堅信,只要自己愛崗敬業,踏實做事,辛勤的汗水就不會白流,工作就能出成績,就一定能把秦州的山川變成綠色。在藉口林業站工作期間,他大力發展林果產業,指導藉口、太京、關子三鄉鎮的果農栽植蘋果、大櫻桃等果樹4萬多畝,為當地林果業發展作出了貢獻。由于新建園區的果農技術缺乏,思想認識不夠,每年建園不見園,針對這一問題,他深入農戶,調查走訪,深入細致地研究剖析問題的根源所在,并積極制定對策加以解決。在2014年和2015年連續申請果農技術培訓項目2個,聘請果樹專家和技術員20余人,在林業站轄區果業發展薄弱區和新建園區進行技術培訓,舉辦果樹栽培技術及其他農業技術培訓班160多期,培訓農民1250多人次。發放各類資料3000多份,使當地果農果品收入增加了15%以上,為秦州區的果業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攻堅克難 打造秦州綠色通道
2015年春季,天定高速公路秦州過境段通道綠化戰役全面打響,藉口站承擔了藉口鎮北靈村地埂和向面坡的攻堅綠化工作。任務領好后,王強身先士卒,帶領站上一班人頭頂烈日踏荒坡越溝坎,吃在山上,住在山上,餓了啃一口干饃,渴了喝一口泉水,30多天下來,嘴唇裂了,臉曬黑了,人瘦了一圈……辛勤的汗水換來了豐碩的成績,王強承擔的綠化任務不但超額完成,并且為全段的綠化工作樹起了旗幟,設立了標桿。累計栽植塔柏1000株,大云杉4583株,油松2146株,容器側柏8500株,大田側柏8700株,為高速通道綠化工程的如期完成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秋季,在天定高速公路北坡五十鋪至下磨村段實施了小塊退耕還林配套荒造100多畝,共栽植容器側柏1.2萬余株;在關子鎮王家山村完成荒造400多畝,太京鎮盤龍村、馬岐山村實施了大面積的公益林補植補造工作,完成補植面積850多畝,栽植容器油松、刺槐、山杏等各類苗木23萬多株。2016年春季完成天十高速公路秦州過境段地埂綠化,栽植云杉1.1萬余株。
愛崗敬業 默默無聞為秦州發展齊奮力
作為一名基層林業干部,作為一名黨員,作為一名林業站負責人,他總是爭排頭當標兵。始終牢記“兩個務必”和“三嚴三實”,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樹立起了一名優秀林業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在單位上班期間,他以身作則,總是第一個來,最后一個回,雙休日對他來說,幾乎就沒有實行。在工作中,他的認真、細致、扎實是出了名的。每當在造林項目實施之前,他總是提早謀劃,精心組織,帶上技術員提前踩點兩三次,調查適合那些樹種,估測面積,確定用工量,做到有的放矢。在造林項目實施中,他起早貪黑,中午吃的干糧,直到晚上才回家,有時和同事們一起住在造林點上,從指導規劃、打點、栽植,自己都親自過手。別人看來無法栽活的不毛之地,他利用移石換土的方法栽活了柏樹,如今藉口鎮五十鋪村那坡山下已是綠樹一片。2015年春季,正當大戰天定高速秦州過境段綠色通道之時,他的父親生病住院,在百忙之中,他只有在晚上陪在重病的父親身旁,白天仍然戰斗在荒坡地頭。本來提早發現,并及時治療,可挽回父親的生命,但由于耽擱,父親離開了人世,弟弟埋怨他說:“你的工作比父親的命還重要”,聽到這話,他只有流淚無語,化悲痛為工作動力,干出一番自己的事業。由于常年在一線工作,經常上山下坡,他患上了腰椎病,醫生建議他住院治療一段時間,但他怕影響工作,堅持帶病上山。今天他仍然奮戰在天十高速秦州過境段綠色通道建設工程現場,為了秦州的綠化,為了自己的事業默默無聞地奉獻著。
成績會證明一切,他的努力得到了上級和廣大職工的認可,自參加工作以來,他多次被秦州區林業局評為先進工作者,2014年被天水市林業局評為全市造林綠化先進個人;2015年4月被秦州區區委、區政府評為“五一先進勞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