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沖洗馬路污漬
“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秦州區環境衛生管理處始終把提高環境衛生質量,改善人居環境做為踐行“兩學一做”的第一要務,從推進機制創新、優化監管職能、強化執法措施入手,千方百計提升環衛管理作業水平,城市面貌大幅改善。

對門店業主進行環境衛生宣傳教育
創新管理機制,推進“網格化”管理。堅持“區域有網、網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負其責”要求,根據城市布局,將環境衛生管理劃分為112個網格,每個網格設管理員1名、執法員1名,每天對網格區域內門店攤點、市場周邊、物業小區、居民院落、機關企事業單位環境衛生狀況、垃圾排放情況、《環境衛生目標管理責任書》落實情況進行長效化管理、標準化考核。一是全面加強小吃攤點的管理。強制小吃攤點經營業主自行配備衛生桶,在規定時間、地點排放垃圾,及時清理經營場地,做到垃圾隨產隨清,嚴肅查處垃圾亂堆、污水亂排等違規問題,對連續3周不合格的攤點,聯合綜合執法、食藥監等部門予以取締,有效保證了攤點周邊環境衛生長效化管理。二是全面加強沿街門店考核。聯合食藥監、工商、綜合執法等部門,定期對沿街門店《環境衛生目標管理責任書》落實情況進行考核,對門前環境衛生責任制落實不到位的限期整改,對考核后三名的進行處罰,確保了沿街環境衛生持續干凈整潔。三是全面加強市場周邊環境衛生監管。集中開展市場周邊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督促市場管理責任主體強化管理責任,持續加大市場環境衛生管理工作,教育監督經營業主,在從事經營活動時,及時清理攤點周邊衛生,嚴禁垃圾丟棄、污水亂潑,從源頭上治理集市臟亂差問題。四是全面加強啤酒燒烤攤點整治。采取反復巡查、蹲點監管等方式,大力開展啤酒燒烤攤點集中整治行動,重點對攤點周邊環境衛生差、污水亂潑、垃圾亂排、油污污漬污染路面等違規行為進行了整治,對屢教不改的,強行予以取締。

夜市攤點管理
共對自由路、伏羲路、雙橋路等11條路段86家餐飲門店,提出了批評教育,下發了限期整改通知書;對長控醫院南側、南明路路口等12處小吃攤點和羅玉小區、石馬坪等22處啤酒燒烤攤點進行了集中整治,對93家經營攤主進行了處罰,有力震懾了各類違規違章行為。

高空抑塵
創新車輛管理機制,推進環衛數字化管理平臺建設。建成環衛數字化管理平臺1座,對環衛車輛類型、載重量、油箱容積等基本信息及環衛車輛每次的垃圾清運量、清掃路線等信息進行登記,形成環衛車輛日工作量統計報表;并結合GPS實時監控環衛車所在位置、運行軌跡等信息,形成動態表格和動態折線圖。目前,數字化管理平臺共對108輛環衛車輛進行了管理,有效杜絕了作業盲區,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通過對車輛的油耗分析,杜絕了跑冒滴漏現象,耗油量同比減少了8%。

環境衛生法律法規宣傳
創新環境衛生作業機制,提升環衛作業質量。一是大力推進環衛機械化低塵作業。積極改變以往傳統的“拉光掃凈”作業方式,從單純的清掃保潔向精細化的“清洗+除塵+抑塵+清掃保潔”轉變,按照“無縫隙、全覆蓋、精細化、全對接”要求,大力推進城區道路機械化清掃、清洗、吸塵等低塵作業,對主次干道實施地毯式吸塵、人機結合清洗、機械化清掃、精細化保潔、調度灑水“五位一體”的作業措施,每天早7:00—晚10:30對城市道路實施循環不間斷灑水降塵、噴淋抑塵, “錯時段”實施機械化清掃,“全時段”實施保潔保濕。同時,利用小型多功能清洗車4臺、交通護欄清洗車1臺,每天常態化對背街小巷、城市人行道、果皮箱、城市小品設施、交通護欄等進行“家庭式”清洗,做到街面無污漬、市政設施無積塵、人行道無污垢,有效提升了環境衛生質量,城市形象煥然一新。二是積極推進城市繁華區域24小時保潔機制。針對綠色市場周邊、自由路、解放路夜市繁華、夜間人流量大的特點,及時調整作業機制,從晚10:00——早6:00增加大夜班2班,采取24小時巡回保潔的方式,加大沿線保潔力度,確保周邊環境衛生24小時干凈整潔,徹底根治臟亂差反彈頑疾。

環衛數字化管理平臺
創新督查機制,促進環衛管理作業高效運行。整合巡查管理資源,強化督查職能,在各環衛管理所設立機動督查分隊,晝夜對清掃保潔作業、垃圾清運收集、環衛執法管理、灑水噴淋除塵等各個運行環節進行跟蹤督查,防止各類環境衛生問題持續反彈,確保各項環衛工作機制高效運行。

渣土運輸車
創新建筑垃圾運輸機制,大力推進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密閉化運輸和公司化運營。籌措資金,購置密閉式建筑垃圾運輸車輛2輛,建立建筑垃圾“統一運輸、統一管理、統一處置”機制,對單位及個人產生的建筑垃圾進行統一運輸、統一處置,確保建筑垃圾規范化管理。同時,積極推進建筑垃圾密閉化運輸和公司化運營,鼓勵具有運營資質的單位和個人從事建筑垃圾的運輸業務,從源頭上遏制建筑垃圾運輸違章行為。(呂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