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中心>>天水新聞>>天水>>正文 |
眷 戀——張兆鵬與他的國畫創作 |
(2005-11-2 9:43:26) 有位讀者讀過此文 來源:天水日報 龐瑞琳 打印本頁 |
|
|
一個爽朗坦蕩的陜西漢子,在調離天水若干年后,又一次次來到這里,情感激蕩,流連忘返地游覽、寫生、創作、交友。是什么力量令他這樣癡迷于藝術?是什么情感讓他這樣眷戀這片熱土? 張兆鵬16歲考入西北師院美術系(蘭州藝術學院首屆),就讀于呂斯百、常書鴻、洪毅然、劉文清等美術大師門下。他學的是國畫人物專業,畫了大量的人物速寫。在甘南寫生時,他深深被甘南藏族同胞那樂觀豁達的神態,強悍健壯的體魄,線條分明,極富力度的造型所吸引。接連創作出《放牧歸來》、《在甘南草原上》、《藏民姑娘》、《晨曲》、《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等一系列作品。童心的快樂,少女的羞澀,母子的依戀,勞動的喜悅,飽經風霜的老人,厚重的服飾,都酣暢淋漓地在作品中得到充分展現。《放牧歸來》參加了全國少數民族作品展,并被國家民族文化宮收藏。粉碎“四人幫”后,一種春回大地,萬物蘇醒的喜悅又使張兆鵬的畫風轉向了表現領袖人物。為紀念江澤民“三個代表”講話發表三周年創作的國畫《新潮逐浪高》,是他捕捉到電視上江澤民出訪朝鮮,于空閑時彈鋼琴的瞬間畫面,一下觸發了他的創作靈感,畫出了江澤民同志含笑彈琴的生動情景,內涵豐富,寓意深邃。他畫領袖人物,著重突出人物個性和生活情趣,傳統功力扎實,使之活靈活現,一呼即出,令人敬仰和愛戴。 張兆鵬的作品獲多項國家級、省級獎。調西安后,每年有作品參加全國美展并獲獎。這便是這位生活的淘金者奉獻給人們的藝術之金。 一走出校門,張兆鵬就被分配到天水群藝館,并在這里工作了22年,這22年正值他創作的旺盛期。就在麥積山進行保護修繕時,張兆鵬帶領數十位天水畫家,爬上80米高的腳手架,時坐,時爬,時躺,極其艱難地一一精心臨摹。回來后,又傾注全部心血,以嫻熟的國畫表現形式,一氣創作了二三十幅充滿生活情趣的千佛、弟子、飛天等作品。這些作品吸收傳統繪畫技巧流暢動感的線條美,突出北宋服飾輕薄飄逸的質感特色,注重表現人物的凝重感,筆墨線條濁中有澀,快中有慢,慢中有快,其中有14幅被我市送往日本展出并收藏。 張兆鵬在表現伏羲時,既不去畫像,也不繪廟宇,而是選擇了極富典型意義的千年古柏,將寫生稿綜合集中,寥寥幾筆,畫面恢弘,使一株參天古柏,在一抹夕陽的輝映下顯得生機勃勃,蒼勁有力,涵蓋了伏羲征服和改造自然延續至今的開拓進取精神。調離天水后,他每年必到天水來寫生、作畫、交友,探討繪畫技藝。 許多人評論說,張兆鵬的畫是給天水人畫的,因為他懂得天水麥積山和天水人的欣賞習慣,天水人也愛他的畫。張兆鵬說,他熱愛天水勝過熱愛陜西老家大荔縣,常常是人在西安,情系天水。對天水的眷戀,已經到了難分難舍的地步。 為了紀念抗日戰爭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今年夏季,張兆鵬專程來到天水,想完成他思慮已久的鄧寶珊將軍畫像。他敬仰將軍的民族精神,愛國熱忱,大將風度,凜然正氣,這次來天水,看到了天水市政協出的《鄧寶珊生活畫冊》,一下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時值酷暑,為了畫好鄧寶珊將軍的英雄形象,他一眼不眨,整整構思了兩個晚上。先后七易其稿,畫了近一月時間。常常是大汗淋漓,汗珠子打濕畫稿。待畫稿一完成,他便病倒了。這幅畫捐贈給“鄧寶珊紀念堂”后,受到觀眾好評。有人激動地說,全國沒有一個畫家這樣畫過鄧寶珊將軍,而且畫得這樣好。 張兆鵬的創作范圍較廣,除人物畫之外,寫意花卉也是他之所長,近年又涉獵于寫意山水。在張兆鵬的繪畫生涯中,他始終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不斷積累和豐富自己的創作個性。 張兆鵬把繪畫藝術看成了生命的全部。他常常慨嘆:“人的生命是短暫的,如果有來生,我還要從事繪畫事業。”這就是他,一位文人畫家,以他畢生精力乃至整個生命,如醉如癡地眷戀著他的繪畫藝術。 |
|
|
|
|
|
|
|
|
|
|
|
|
|
|
|
|
相 關 新 聞 |
|
相 關 專 題 |
|
|
|
新 聞 評 論 |
請注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天水在線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天水在線留言板發表的言論,天水在線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