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天水市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2006年1月10日中共天水市四屆八次全委會議通過)
“十一五”時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的關鍵時期。根據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十屆九次全委會議精神,結合天水實際,中共天水市四屆八次全委會議特提出《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一、認清形勢,搶抓機遇,進一步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
“十五”時期,是全市上下搶抓機遇、夯實基礎、深化改革、加快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最快、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十五”取得的成就,為“十一五”和后十年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探索和積累了寶貴經驗。
1、“十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就。“十五”時期,全市上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西部大開發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兩個高舉、一個加強”和“兩抓兩放”戰略舉措,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克難攻堅,狠抓落實,全面完成了“十五”計劃目標任務,使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國民經濟持續較快增長,財政收入較大幅度增加,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經濟結構調整取得較大進展,特色產業、支柱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實施“工業強市”戰略成效明顯,工業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大幅度提高;農業基礎地位進一步鞏固,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農業產業化發展格局初步形成;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取得較大突破,城鄉面貌發生了新的變化;以國有企業改革為中心的各項改革不斷深化,非公有制經濟較快發展,對外開放繼續擴大,發展環境不斷改善;科教興市戰略深入實施,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黨的建設和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建設得到全面加強,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形成了心齊氣順、風正勁足的良好局面,為“十一五”加快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十五”發展取得成功經驗。加快“十一五”發展,必須認真總結“十五”時期改革發展的成功實踐,保持決策的連續性,更好地堅持和運用六個方面的基本經驗:
——必須堅持搶抓機遇,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把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首要任務,確定科學合理、適度超前的奮斗目標,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揚長補短,能快則快,一切工作圍繞加快發展來進行,一切問題依靠加快發展來解決;
——必須堅持工業經濟的主導地位,深入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從改革體制機制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入手,全面提升工業經濟整體素質,加快工業園區建設,增強產業聚集效應,大力推進工業化進程;
——必須堅持發展抓項目不放松,把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作為加快發展的主動力、主渠道,真正靠項目拉動經濟增長,夯實發展基礎,增強發展后勁,千方百計把固定資產投資搞上去;
——必須堅持把改革作為加快發展的動力,清除阻礙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以深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為核心,全面推進各項改革,不斷增強發展活力;
——必須堅持把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擺在突出位置,以公開、公正、高效、廉潔為主線,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建設環境、市場環境和干事創業環境,鞏固和擴大城市形象創建工作成果,不斷培育特色鮮明的城市品牌,形成新的發展環境優勢,增強發展競爭力;
——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從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著力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解決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保障城鄉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共同促進發展。
3、“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形勢。“十一五”期間,我市將處于夯實基礎、積蓄后勁、提升優勢、突出特色、加快發展的階段,處在經濟社會由穩定發展向較快發展的過渡時期。從發展的有利條件看,我們除了與西部其它地區面臨共同的國際國內宏觀環境和發展機遇外,還具有一些更現實、更具優勢的發展機遇:國際、國內資本流動和發達地區產業結構升級、產業梯次轉移速度加快,有利于我們充分發揮老工業基地的產業、技術和勞動力優勢,促進全市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優化升級;國家有序擴大金融、服務業的開放,有利于我們進一步拓寬利用外資的空間;國家重點發展先進制造業和建設“關中—天水經濟帶”的戰略布局,以及省上把我市列入全省重點扶持發展的工業區域,有利于我們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加快裝備制造業發展,重點發展機械、電子、電器、輕工、建材五大支柱行業;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增加農村社會事業和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有利于我們集中精力重點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特色農業和優勢產業,解決好“三農”問題;省上在“十一五”發展布局上把我市納入西隴海蘭新線經濟帶甘肅東部大城市發展規劃,有利于發揮中心城市帶動作用,推動城鎮化進程;“十一五”期間,省上在交通、能源等重大項目布局上向東部地區傾斜,有利于打破我市交通“瓶頸”制約,提高聚集生產要素的能力;隨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國內外勞動力需求繼續保持旺盛態勢,有利于我市發揮勞動力資源優勢,大力發展以農村勞務輸轉為龍頭的勞務經濟,增加勞務收入;隨著旅游富市戰略的推進,有利于帶動城鎮吸納勞動力,帶動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從發展的不利因素看,我市處于西部欠發達地區,除了體制機制、人才技術、資源環境、基礎條件的制約和投資規模較小、市場競爭加劇等方面的影響外,加快發展還面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問題:經濟總量小、人均水平低,投融資渠道單一,地方可支配財力緊張,發展資金不足,缺乏大項目、好項目、優勢工業項目的支撐和帶動,發展中面臨的最大、最要害、最根本的問題仍然是資本短缺、擴大投資規模的問題;立地條件差,農業基礎脆弱,農業產業化發展水平較低,縣域經濟發展較緩慢,工業反哺農業的條件不夠成熟,發展農村公共事業、促進農民增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受到諸多限制;尤其交通等基礎條件仍是加快發展的主要“瓶頸”,制約我們充分發揮區位、制造加工、特色農業等方面的優勢,做大做強優勢產業;企業規模不大,產業集群化程度不高,自主創新能力、自我發展能力、市場競爭能力不強,面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改革攻堅任務艱巨,社會保障、就業和再就業、維護社會穩定的壓力較大。面向未來,我們必須增強加快發展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樹立憂患意識、機遇意識,趨利避害,開拓進取,扎實工作,著力解決好關系全局的重大問題,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