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奇若在全市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要求
確保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應貸盡貸”
本報訊(記者 徐強)3月20日,市委常委、副市長郭奇若在全市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要求,要確保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應貸盡貸”。

這次全市電視電話會議之前,省政府召開了全省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暨國家獎學金、勵志獎學金頒獎電視電話會議,副省長郝遠就進一步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工作,2007年為2638名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提供4年一貸的助學貸款1236.8萬元,2008年為5104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年助學貸款453.15萬元,確保了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順利入學。

郭奇若說,我市是一個經濟欠發達的農業大市,每年升入高校的學生較多,特困生數量較大,在開展這項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我們必須建立健全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體系,進一步落實國家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政策,完善國家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運行機制,積極拓展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渠道。
他說,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落實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的壓力加大。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要切實把建立健全資助政策體系作為履行政府公共財政職能的重要內容,作為在當前形勢下保障民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重要措施,以百倍的信心和扎實的工作,抓重點、解難題、辦實事,著眼于完善我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著眼于使一切有貸款需要的困難學生能夠及時得到有效資助,進一步科學設計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的工作機制,穩妥把握關鍵環節,確保貸款資金及時發放到位,確保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應貸盡貸”,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貧困家庭學生的心坎上。

郭奇若還就如何加強這項工作的領導、規范貸后管理、專項督查、政策宣傳和思想教育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他說,要盡快組建市縣(區)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完善工作機制,盡快落實人員編制和辦公場所,改變目前無專職人員,無辦公場所的現狀。要明確管理職責、建立風險預警機制、是提高服務能力、扶貧、計生部門要綜合探索有效辦法;要加強助學貸款工作專項督查,利用各種宣傳形式,讓全社會全面了解國家的資助政策,讓更多的經濟困難家庭學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