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10年來,羅瑛婕接觸過不少前來醫院進行心理咨詢或治療的人,也見多了部分病人或家屬焦慮不安、疲憊憔悴的眼神。每當遇到情緒幾近崩潰或是重癥抑郁的病患,她的內心難免會隱隱作痛。
“我們健身的同時,更要抽空健健心,給長期處于負累狀態的心松松綁!泵鎸σ恍╅L期處于焦慮情緒的咨詢者,羅瑛婕曾不止一次這樣感嘆。

(羅瑛婕講解心理常識)
A “望子成龍是每一位家長的最大心愿,然而愿望之下首先要遵循自然規律,切莫逼子成龍不成,反而逼出病來!
1月8日,何慧領著本該在學校參加期末考試的兒子彤彤,再次來到天水市社會心理健康服務中心,找羅瑛婕大夫給兒子進行心理疏導。
羅瑛婕發現,和半個月之前相比,何慧深陷的眼窩和飄著紅血絲的眼睛,看起來比兒子顯得更加憔悴不堪!
“羅大夫,上次從你這里咨詢完回去后,娃的狀態相較于前些時候有了好轉,也重回課堂了,然而持續上了3天后,自感又頭疼難忍!闭f話間,何慧有些哽咽。
羅瑛婕一邊觀察彤彤的外在表現,一邊聽著何慧介紹兒子這些天的綜合狀況。
在對方講述中,羅瑛婕得知,為了排除孩子身體上是否得病,孩子的父母領著娃去了趟外地,找知名醫院給娃做了一系列檢查,確認身體沒有出現任何毛病。
“娃一頭痛就惡心嘔吐,這些癥狀也不是裝出來的,娃他爸把能想的法子都想了,就是不奏效。”何慧憂郁地說。
彤彤今年16歲,是天水市重點高中高一年級學生。頭痛頻繁發作,也是高一入學后近3個月內發生的事。
重點高中學霸扎堆,學習強度大、節奏快,這些是彤彤入學前始料未及的。對他而言,打小開始,把他的學習當作家中第一要務主抓的父母,幾乎剝奪了他和小朋友玩耍的一切時間。久而久之,在彤彤眼中,學習成績成了唯一衡量他人生價值的標準,除此之外,他只有在成堆的零食下肚的瞬間找到一絲樂趣。
壓線考上高中后的第一次小考,彤彤的成績排在了班級尾部,這是以前從未有過的經歷,莫名的受挫感讓他一下子沮喪不已,加上略顯發胖的身體,自感成績和顏值均不占優勢的他再也沒有以前的自信,強烈的自卑感隨之而來。
于是,帶著一種想要逃離的小情緒,他央求父母給他轉學去普通中學。父母乍聽此言,詫異和氣惱油然而生。
央求父母受阻,彤彤開始試著調整心態去面對新環境里接踵而來的新問題,然而,令他無力招架的是,身體部位顯現出的病態開始頻頻發作,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能力。
“一緊張就頭疼惡心,帶他去普通醫院按摩診室做過幾次按摩,癥狀表面上有所減輕,可一轉眼就又反復了!焙位壅f。
類似彤彤這種病例,羅瑛婕接觸過很多例,病患年齡不分老幼。
“從經驗和專業的角度來看,孩子目前所表現出的病態是真實存在的,當他身處自感難以應對的環境,表面上的克服并不能改善個人應對能力欠缺帶來的行為上的無所適從,一些潛在的心理沖突便借助身體部位的一些表象特征來表達,這也就是彤彤身體沒病卻真實感受到頭暈的原因,而這種表達形式孩子自己也不自知,更談不上矯情或假裝,心理學層面上稱其為‘繼發性獲益’癥。”結合彤彤目前所處的境遇,羅瑛婕如此解釋。
“望子成龍是每一位家長的最大心愿,然而愿望之下首先要結合自身實際,切莫逼子成龍不成,反而逼出病來!绷_瑛婕略有所思地說。

(羅瑛婕接受記者采訪)
B “家長總覺得自己比孩子懂得多,其實這種相對固化的思維是錯誤的!
曾經在幾年前,羅瑛婕聽國內一知名心理學家講過一個病例,情形和彤彤的情況大同小異。
有一名南方男孩,從小到大學習成績一直優異,高考時發揮略有失利但分數仍上了重點線,然而,這個結果和父母心目中的清華、北大出現了一定距離。父母有些失落,覺得有必要讓兒子在大學期間好好鍛煉一下,就給他報了東北一所大學。上大學后,來自氣候、飲食等方面的諸多因素讓該男孩難以適應,短時間內暴瘦了20多斤。當他向父母提出想回家復讀一年,來年再考時,遭到父母斷然拒絕。一段時間后,莫名的腹痛一次次發作,父母得知后四處求醫仍不見好轉,這才慌了,最終確診為心理方面的“繼發性獲益癥”。
面對類似家長這種不顧實際、偏離教育主體的非常規教育和盲目的處事方式,羅瑛婕遇上后總是十分不解,也頗覺無奈。
“孩子成長階段不能限制他們交朋友,家長能做的只是教會孩子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方式,去交怎樣的朋友,讓孩子在自己摸索的過程中感受快樂,既而學會和人分享快樂,這才是教育的本意!绷_瑛婕說。
彤彤也好、南方這個男孩也罷,均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家長總以學習為由,剝奪了孩子學習之外去尋求快樂、享受來自家庭之外群體間愛與被愛的權利,讓他們不經意間成了自身性格塑形過程中的“孤品”。這種表面上看上去對孩子的成長極端負責任的“家長式”做派,其實是羅瑛婕執業過程中最不愿意看到的。
在和彤彤聊天過程中,羅瑛婕了解到,每次頭痛發作前,孩子必定經歷了一次神經緊張的短暫過程,這種緊張,多半來源于學習強度難以消化帶來的焦慮不安。
“其實從內心深處講,看到爸爸、媽媽為了自己的事奔波勞累,孩子有感知也很感激,也一心想著努力往爸、媽希望看到的那種好學生行列里擠,由此忽略了自身承受能力的相對欠缺與學霸扎實基礎間的距離。越想學好越學不好時,潛在的焦慮情緒就會迸發出來!绷_瑛婕說。
聊天過程中,她曾經問彤彤,如果沒有爸、媽干預,自己希望過什么樣生活時,得到的回答是:“想到普通中學去,因為那里的學習節奏和自己的條件相對匹配,從中能找回自信。”
在彤彤前來做心理咨詢之前,羅瑛婕曾接待過一名和他同校的高一女生。同樣由于學習壓力過大,一時間,女生焦慮、失眠、精力難以集中等現象集中爆發。然而,和彤彤不同的是,她尋求心理醫生幫助的目的,只是想讓醫生從科學的角度幫她疏導情緒,但她的態度也很明確,一定要努力適應新的學習環境,不允許自己在困難面前做一名逃兵。
結合兩個孩子的情況,羅瑛婕個人覺得,在高強度的學習環境里能否堅持住,與孩子的抗壓、受挫能力有一定關系,尋求幫助能自我減壓,固然最好,但如果長期處于高壓環境繼而引發病態,則需要家長和孩子好好溝通,選擇趨利避害的方式處理問題則為首選,而不是替孩子擅自做主。
“家長總覺得自己比孩子懂得多,其實這種相對固化的思維是錯誤的!痹谝酝\療過程中,讓羅瑛婕最頭疼的是,類似于彤彤這樣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一遇上事,家長就會橫加干預或自作主張。
C “健身的同時也要健心,給心松綁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
天水市社會心理健康服務中心于2016年6月24日在天水市第三人民醫院掛牌成立。
“中心”運行1年半時間以來,羅瑛婕發現,和成立之初相比,前來咨詢或看心理醫生的人逐漸多了起來。
“有些病人已經發展到了重癥抑郁或實在被病態折磨得走投無路時,才來把看心理醫生當作‘救命’的最后一根稻草!鼻筢t者對心理診療存在的偏見或誤解,讓羅瑛婕有時哭笑不得。
有個小感冒就立馬想到服藥,身體哪個部位出現點小毛病就會緊張得要死,可偏偏“心”出現問題時,部分病人或家屬卻把看心理醫生看作很丟人的事。
“心理疏導是理順情緒,促進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相處的重要手段,也是當前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深化平安建設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痹诹_瑛婕看來,心為身之本。心理不健康的人,是不可能享受到真正意義上的快樂的!
半年前,有一對農村夫婦領著即將升大二的兒子前來看病,聽其父母講,正在讀大學的兒子有段時間突然間變得沉默寡言,且一度出現試圖輕生的跡象?吹絻鹤舆@樣,父母既生氣又心急。
“我們累死累活、省吃儉用的,好不容易供他考上學有盼頭了,他卻不想活了,這不是要了老兩口的命嗎?”母親哭著說。
經過和病人單獨交流,羅瑛婕這才了解到,男生上了大學后,看著身邊的同學吃大餐、穿名牌,一有假期有的甚至還相約去港、澳、臺旅游。再看看自己,手頭一個月的生活費有時還沒有同學請一頓大餐的花費多,他開始自卑起來。再有同學相邀,他會不自覺地拒絕。慢慢地,他和同學疏遠了。巨大的心理落差讓他難以承受,有了輕生的念頭。
聽完這番話后,羅瑛婕立馬意識到,男孩心理出現了問題,眼前出現的一切在他眼里仿佛都成了灰色。站在男孩的角度,羅瑛婕完全能理解當時男生經歷和獨自面對的一切為何能給他帶來如此大的心理負荷。于是,她一個扣一個扣地幫對方疏導心結,重拾自信。半年后,男孩重新回到學校。
心理健康方面一旦亮起紅燈,有時比身體出現毛病更折磨人。短時間的失眠、焦慮、狂躁,也許身邊每個人都遇上過,但如果長期陷入這種狀態無法自拔,尋求科學的心理疏導和治療,則顯得尤為重要。
“健身的同時也要健心,給心松綁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羅瑛婕說。(文中除羅瑛婕外,其他均為化名)
(文/圖 蘭州晨報首席記者 王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