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對甘肅的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推動新時代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結合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黨史學習教育活動,按照《天水市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領導小組2021年工作要點》安排,近期,天水市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出征文啟事,面向社會各界人士開展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題的有獎征文活動,征集的作品內容要求反映我市各民族群眾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構建共有精神家園,傳承弘揚伏羲文化的歷史進程中,情感相連、文化交流、心靈共鳴、團結互助的真實故事;我市各縣區縣志中關于民族團結、互助、交流、融合的歷史故事;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尤其是天水市黨的歷史上民族團結的歷史故事;關于我市以傳承和弘揚伏羲文化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散文、人物傳記、短篇小說、詩歌等文學作品;以反映我市民族團結進步真實故事為內容的微視頻、微電影等抖音、快手宣傳作品。截止目前,已經征集到作品70篇。從今天開始,天水市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領導小組辦公室將在“天水在線”上登載征集到的部分好故事,以饗讀者。
天水市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領導小組辦公室征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題的故事,得到了廣大教師和學生的大力支持,有將近一半的來稿是老師和學生積極投送的。今天在“天水在線”網站上登載的是一位學生的投稿,這份稿件朝氣蓬勃,情真意切。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 一個都不少,才是中國
作者:樊嘉琪 清水縣三中 八年級四班學生
指導教師:劉軍平
古人云: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正是由于56個民族團結一心,中國人民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偉大勝利,鑄就了如今朝氣蓬勃的中華民族共同體。
在我們這個多民族的國家里,民族團結一直是重中之重。曾經有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涼州會盟、瓦氏夫人抗倭、土爾扈特萬里東歸、錫伯族萬里戍邊等歷史佳話,在今天也有很多這樣的事例:人們不會忘記,為了挽救尿毒癥晚期的維吾爾族學生毛蘭·吾買爾, 23歲的王燕娜姐姐,把自己的一顆腎,無償捐贈給了素不相識的維吾爾族“弟弟”。 人們不會忘記,在天山深處偏僻的庫車縣欄桿村,維吾爾族老人卡德爾,用40年時間寫下了1000多篇日記,記載了解放軍與當地各族群眾之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故事。這位老人說,我的眼睛不行了,但要把寫日記的任務交給兒子,這日記不會停,一定會一代代寫下去。人們不會忘記,被譽為維吾爾“音樂之母”的“十二木卡姆”在新中國成立前已瀕于滅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將其列為重點搶救的藝術品種,組織力量收集、整理和保護;柯爾克孜族英雄史詩《瑪納斯》、蒙古族史詩《江格爾》、哈薩克族的《阿依特斯》等一批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項目被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人們不會忘記,7月的新疆阿勒泰草原上鮮花盛開,新疆首屆十大杰出母親阿尼帕含辛茹苦收養漢、回、維吾爾、哈薩克4個民族10個孤兒的事跡傳遍了天山南北。加上自己親生的9個兒女,70歲的阿尼帕老人和她這個民族團結的大家庭,已有維吾爾、漢、回、哈薩克、塔塔爾、烏茲別克6個民族的180多口人,他們的故事感動了2000多萬新疆各族人民。“我這里不分民族,我們都是中華民族,他們都是我的孩子,” ……
我的家鄉天水市清水縣是一個多民族散雜居的地區,各民族群眾和諧相處,早已結成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我的一個鄰居就是回族爺爺,他是多么慈祥、和藹可親呀,我們見面后總是相互問好、打招呼;早市上還有一位回民叔叔,他做的早餐餅特別香,有時來不及在家吃早餐,我就會到叔叔那里買餅吃,叔叔特別風趣幽默,總能把我們逗笑,我便帶著愉快的心情開啟新的一天。日常生活中,誰會在意區區民族上的差異呢?我們都是社會公民,都為建設國家而貢獻出了自己的力量。
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是由這56個民族組成的,誰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年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是我們共同的恥辱;日本人血洗南京,是我們共同的災難;“東方紅”升空,承載了我們大家的理想;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成功運行,是每一個華人的驕傲。西方某些國家以新疆棉花為借口進行挑撥離間、詆毀中國,我們14億各族人民都堅決反對。中國的或喜悅,或悲憤,是56個民族共同的喜悅、悲憤。當外國人提起我們時,都說“中國強大了”,有誰說“ ‘漢族’強大了呢?少數民族占我國總人口的8.49%,中國的每點進步他們都功不可沒。因為我們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命運共同體,都是中國的有機組成部分,誰能離開誰呢?
我們這一代,將來要建設現代化強國,一定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凝聚成更加磅礴的力量才能擔負起為國效力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