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安天下,良種先行,天水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糧食生產系列重要論述和總書記關于“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必須把民族種業搞上去”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強化良種選育,健全品種評價體系,加強良繁基地建設,推進品種更新換代,集成推廣綠色標準化生產和社會化服務模式,示范帶動全市小麥綜合生產能力整體提升,全力保障全市糧食安全。
一、抓品種選育,持續強化小麥良種支撐。依托冬小麥品種選育方面的資源優勢和技術實力,與省農科院合作成立小麥產業技術研究院,支持省農科院小麥所清水試驗站、天水市農科所、天水農校、天水神舟綠鵬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天水田園春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積極與省內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種子企業協作抓實小麥品種選育,對全市保存的3901份小麥資源進行基因組DNA提取及SSR分子標記,開展小麥種質資源分子標記定位研究,以攻克條銹病菌源區(甘肅隴南)小麥抗條銹病品種選育為重點,選育出中梁系、天選系和蘭天系等近100余個攜帶不同抗銹基因的小麥品種。2022年天水市冬小麥秋播面積193.6萬畝,蘭天系、天選系、中梁系品種占比達到94%。
二、抓試驗展示,扎實開展品種示范評價。結合全市糧油生產抓點示范、“三區”人才、駐村科技特派員工作,在完成國家級、省級小麥區域試驗、生產試驗、抗凍性試驗的基礎上,市縣區自主開展小麥新品種試驗示范。2022年,全市承擔國家黃淮海旱薄組冬小麥區域試驗、甘肅省隴南片冬小麥品種試驗等冬小麥品種試驗7組,設試點17個,參試品種48個。落實以蘭天系、天選系、中梁系為主的新品種規模展示示范1.122萬畝,示范品種39個。建設小麥新品種試驗示范市級展示點2個,參試品種27個。落實小麥新品種示范10個,示范面積800多畝。省農科院清水小麥試驗站獲“國家農作物品種展示評價基地”授牌。
三、抓試點示范,高效帶動良種有序推廣。制定實施《糧油作物抓點示范工作方案》,圍繞成熟技術抓應用、集成技術抓組裝、高新技術抓示范,結合各縣區實際,依托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機購置補貼、農業社會化服務、綠色高質高效創建、基層農技服務推廣體系建設、病蟲害防治等項目資金,集中打造規范化經營、標準化種植、機械化作業、綠色化生產、社會化服務的高水平小麥生產示范點。落實省級示范點3個、縣區級示范點25個,示范面積39000畝。建立實施分級包抓機制,省農科院專家包抓省級示范點、市級專家包抓縣區級示范點。建立品種展示評價點6個,面積100畝,展示評價蘭天系、天選系和蘭大211等品種15個,全力推動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
四、抓基地建設,切實穩定良種育推能力。聚焦小麥種子生產經營費時耗力,生產周期長,企業利潤低,良種擴繁生產能力提升緩慢等難題,加強政企協作,加大投入,以龍頭企業為主直接抓一級基地原良種生產,輻射帶動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等鄉村自辦二級種子生產基地模式抓好小麥種子生產,全市小麥種子生產面積達到12.06萬畝,其中一級基地6.19萬畝,全市冬小麥良種覆蓋率達到98.2%,一批新品種得到迅速推廣。2022年,全市投入財政資金525萬元,采購小麥種子75.68萬公斤用于補貼擴大種子生產和示范推廣。2023年,麥積區投資105萬元采購15萬公斤小麥種子開展品種示范。清水縣依托天水旺澤泉種業有限公司,與省農科院小麥研究所清水試驗站、市農科所成果轉化中心合作,建立小麥良種繁殖基地,設立品比試驗區、新品種展示區、推廣種子繁殖區,2022年小麥良種生產面積達到1萬畝,2023年計劃面積5萬畝。
五、抓監管調度,全力護航農業用種安全。及時開展種情調度,掌握種子儲備動態,調整優化市內種子市場觀察點,做好價格及供應動態監測,印發全市小麥品種布局意見,指導企業按照品種布局調運銷售,年開展小麥貯備銷售等調度10次左右,開展余缺調劑,確保生產用種數量充足、品種齊全、價格穩定。嚴格種子質量監管,深入開展小麥種子生產基地專項檢查整治,結合全市秋季農資市場檢查對全市生產經營小麥種子的種子企業、經營門店、鄉鎮集市進行拉網式檢查,規范企業生產經營行為,加大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營造良好的生產經營秩序。2022年以來,全市完成種子生產經營備案網點348家,核發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備案單2100份,有效規范種子市場,保障農業生產用種安全。
(新聞來源:天水市農業農村局 轉載:馬文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