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8日—22日,全國農技中心組織中國農科院植保所、中國農大、西北農大,青海、河南、甘肅、湖北、寧夏等省(區)農科院有關專家,調研我市小麥病蟲害冬前發生情況,分析預測翌年發生趨勢。市、縣(區)農業農村局及植保站相關人員一同調研。
專家組一行深入甘肅省冬小麥研究所清水試驗站、清水縣馬溝塬良種繁育基地、天水市旺澤泉種業有限公司小麥種植基地、天水市農科所小麥研究中心中梁試驗基地、清水縣紅堡鎮、麥積區新陽鎮、甘谷縣八里灣鎮、金山鎮、秦州區天水鎮、平南鎮等鄉鎮,就我市以條銹病為主的小麥重大病蟲害發生情況進行了實地調研。結果表明,我市今年小麥條銹病冬前發生程度輕于去年同期。全市零星發生,發病田塊主要以單片病葉為主,僅在麥積區新陽鎮席寨村和秦州區平南鎮萬莊村發現4個發病中心,平均病田率8.2%;從分布區域看,各縣區條銹病均有發生,主要在高山、半山區苗齡為2~3個分蘗麥苗顯病,渭河以南主要發生區域在海拔1550—2145米范圍內,渭河以北主要發生區域在海拔1450—1900米范圍內。

專家組通過實地調研,對我市在小麥條銹病綜合治理工作中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天水市作為全國小麥條銹病菌源基地,抓好苗期控制對保障黃淮海流域全國小麥生產安全意義重大。近年來,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在核心越夏區實施作物結構調整,狠抓抗銹良種推廣、秋播藥劑拌種、適期晚播、冬前“挑治”等綜合治理措施落實,有效控制了苗期小麥條銹病發生危害,對降低全國小麥條銹病菌越冬菌源基數,全面控制條銹病發生危害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專家組結合我市小麥主栽品種抗銹性、當前病害發生情況、未來氣象因素等綜合分析認為,2024年我市小麥條銹病將中度偏輕至中度發生,部分區域將中度偏重發生。

專家組建議:一是加強冬、春季麥田病蟲情監測,準確掌握發生動態,及時發布病蟲情報。二是要防早防小,組織發動群眾,對小麥條銹病發生較重的區域進行冬前挑治,降低越冬菌源量。三是加大培育扶持專業化防治組織,提高應急防治能力。四是開展綠色防控技術培訓,進一步提高群眾病蟲綜合防治水平。
(新聞來源:天水市農業農村局 轉載: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