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天水市深入學習貫徹浙江“千萬工程”經驗,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和“5155”鄉村建設行動為統攬,以常態化村莊清潔行動和人居環境整治“五清五查”專項行動為抓手,聚焦人居環境凈化、美化、綠化、規范化、常態化的“五化”目標,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大革命”和“六項行動”,筑牢農村人居環境“底色”,提亮鄉村振興“成色”。

一、全面開展村莊清潔行動,為鄉村加“濾鏡”。一是常態化整治保成效。緊扣《天水市深化拓展村莊清潔行動推進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實施方案》,聚焦“”七美主題,扎實開展村莊清潔行動春夏秋冬季“四季戰役”行動和道路交通重點區域環境綜合整治專項行動,累計清理農村生活垃圾3.18萬噸、村內溝渠8688公里、村內水塘1089口、畜禽糞污6872噸,整治亂搭亂建、亂堆亂放39632處,農村人居環境面貌顯著改善。二是聚焦短板治頑疾。印發實施《全市農村人居環境“五清五查”集中整治行動方案》,緊盯村內和村周邊各種亂堆亂放、亂搭亂建、亂潑亂倒、亂涂亂畫及環境整治死角等突出問題,扎實開展“清垃圾、清庭院、清河溝、清田園、清道路”等五清整治行動,引導群眾養成良好衛生習慣。三是同頻共振齊發力。持續推進全域無垃圾巡查整治和相關配套設施建設,生活垃圾收運處理設施覆蓋率達到100%,配備垃圾轉運車輛13591輛,選聘農村環境衛生公益性崗位人員13597名,對“三邊一部”等重點區域開展暗訪6次,隨機督查11次,下發問題交辦單46份、交辦函4份。秦安縣圍繞境內公路路段開展專項治理,為群眾出行“最后一公里”保駕護航。秦州區通過黨員干部帶頭示范,引導群眾2.8萬余人次參與村莊清潔行動,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甘谷縣構建縣長、鄉鎮長、村長、小組長、巷長分層包抓的“五長”責任制,推動村莊清潔行動。清水縣以“五治五化”為重點,徹底整治“臟亂差”,全面消除“危舊壞”,達到整體“潔凈美”。

二、扎實推進“廁所革命”,為鄉村增“底色”。一是認真謀劃安排部署。印發實施《天水市農村改廁“提質年”工作方案》,全年改造農村衛生戶廁3.25萬座,衛生戶廁覆蓋率達到81.11%,完成整村推進村193個,同步實施2個廁所革命糞污集中處理及資源化利用項目。二是開展改廁“大比武”活動。7—8月,組織市縣農業農村部門圍繞“三比一看”(比方案、比質量、比管護、看實效),先后開展鄉鎮、縣區、市級農村新改戶廁質量“大比武”活動,全市評比出21個改廁質量優良村,有效地促進縣區交流學習,達到了以比促查、以查促學、以學促干的目的。三是堅持抓問題戶廁整改提升。緊扣“提質年”活動八項重點任務和農村廁所革命“五查”要求,在推進落實新改建戶廁任務基礎上,堅持抓問題廁所整改,不斷鞏固提升改廁質量。全年整改落實改廁問題397個。

三、統籌開展“六項行動”,為鄉村提“氣質”。一是持續提升農村污水治理成效。全市建設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站10座,鋪設生活污水收集管網25千米,完成102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32.96%。二是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得到有效治理。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推進廢舊農膜回收和尾菜處理利用,促進農田清潔生產,農藥利用率、化肥利用率、廢舊農膜回收率、尾菜處理利用率分別達43%、46%、84%和53%。三是畜禽糞污資源化綜合利用成效明顯。加大農村規模養殖戶和散養戶糞污集中整治力度,引導新建、提升改造養殖場配套糞污資源化利用設施,嚴格執行環評審批,落實環!叭瑫r”制度和“兩分三有一利用”,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設備配套率達100%,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1%。四是推動村莊規劃逐步完善。全市1364個發展類村莊規劃全部完成編制。五是加快推動“四好農村路”建設。完成自然村組通硬化路項目507公里、危橋改造8座、村道安全生命防護工程373公里、農村公路養護工程276條856.28公里、農村公路路面自動化檢測7350.67公里,評選“天水最美農村路”10條,“天水最美路長”20人,“天水最美護路員”20人。六是村級公益性設施共管共享工作逐步完善。規范管理公益性崗位選聘和清退,引導公益性崗位工作人員履職盡責,落實公益性崗位22843個,發放公益性崗位補貼2.03億元,村級公益性設施共管共享工作有序推進。
(新聞來源:天水市農業農村局 轉載:馬文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