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古樹名木 傳承伏羲文化
——天水伏羲廟古樹保護公益募捐項目正式啟動
近期,經天水市林業和草原局上報申請,我市將通過中國綠化基金會這一平臺,向全社會發起“保護古樹名木傳承伏羲文化——天水市‘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公益募捐項目”活動,項目的開展將為科學搶救保護天水伏羲廟的古樹名木,有效改善廟區古樹生長環境發揮重要作用。
古樹名木是自然界的珍貴遺產,被譽為“活著的文物”,承載著地方的歷史人文,寄托著大眾的鄉愁情思。天水伏羲廟是一座專門祭祀中華民族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的明清古建筑群,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旅游景區,也是全球華人尋根祭祖圣地。廟內古樹林立、蔥郁繁茂,是天水古城中古樹生長數量較多、最為集中的地方之一。現存古柏37株,多為明代所植,少量為宋、金、元三代栽植。其中,存活的古柏有28株。先天殿月臺之上的兩株古柏樹齡已達千年,其它存活的古柏樹齡均在400年以上。大門東側有唐槐一株,被譽為“龍槐”,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歷經風雨滄桑,依然枝繁葉茂。
近年來,因蟲害等自然侵害,伏羲廟內的古樹名木長勢衰弱,境況堪憂,普遍存在爛根、病蟲害嚴重、根盤土壤裸露,枯枝干叉多、回縮生長、枝葉生長量小、樹體傾斜偏冠、樹體枝干損傷面大、樹洞多、土壤肥力差、營養不良等現象,有些甚至瀕臨死亡。雖然天水市博物館積極采取了專人日常養護、人工捕捉天牛、租用無人機噴灑葉面肥等措施,但成效尚不顯著。這些古樹名木亟需專家進行科學指導干預,及時采取搶救保護措施。
伏羲廟內古樹名木工作引起了天水市林業和草原局和中國綠化基金會的高度重視和關注。經審批同意,中國綠化基金會面向社會公眾發起了“保護古樹名木傳承伏羲文化——天水市‘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公益募捐項目”活動。活動籌集的資金,將按照相關規定和審批程序科學開展伏羲廟古樹名木的搶救性保護工作,有效改善古樹生長環境。
“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平臺(www.yiwuzhishu.cn)”是全國綠化委員會為便于公眾參與義務植樹建設的專用平臺,公眾可通過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網站、微信等渠道,在平臺上選擇“勞動盡責”或“捐資盡責”項目,參與各級綠化主管部門發布的義務植樹項目。
保護古樹名木傳承伏羲文化——天水市“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公益募捐項目活動有以下兩種參與方式:
方式一:登錄網站(天水市全民義務植樹網https://www.yiwuzhishu.cn/index.php/home/new_index/donateactivitydetail/q/TUswRDlJYjNtZDNSag==.html)、微信或二維碼→網絡參與盡責(我要參與)—(保護古樹名木傳承伏羲文化——天水市“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公益募捐項目)→完善信息便可捐款。

方式二:掃碼識別下方微信或支付寶二維碼直接參與捐款

保護古樹名木,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具體實踐,對推動自然科學研究、生態文明建設和文化旅游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做好伏羲廟古樹的搶救保護工作,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期望我們每一位社會公民、羲皇子孫,都能夠懷著一顆虔誠之心,奉獻一份愛心,為人祖宗廟的“活文物”盡一份綿薄之力,讓我們共同守護好、傳承好這一民族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