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高顏值”氣候景觀可以被預報——
天水智慧精細氣象服務賦能文旅產業新活力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王占東
麥積煙雨何時最美?凈土松濤風大風小?石門月夜的上空有沒有星星?白音山云海幾時能看見壯美日出?……這些備受游客關心的問題,游客對“高顏值”氣候景觀“十次九不見”的遺憾,將在天水被破解。
4月16日上午,記者走進天水市氣象局,一個由十幾人組成的創新團隊,正盯著一項叫做“天水旅游氣象服務系統”進行核心算法的研討,他們的目標是開展天水市特色景觀氣象指數預報。
提起天氣預報,人們印象中最熟悉的是氣象部門對天氣、溫度、濕度、風力風向以及災害性天氣預警的常規性預報。針對氣候景觀推出預報服務,還是一個新鮮事兒。但是,從人們追求高品質生活,獲取更專業、更寬領域、更精細化氣象服務的角度講,這又是一項新的更高要求的服務。
天水旅游氣象服務系統有哪些內容?
記者瀏覽該系統發現,針對每個景區都有高影響天氣監測報警、常規天氣實況監測、未來一周預報、未來2小時降水預報、旅游指數預報、日出日落預報、氣象災害與次生災害風險預警、景觀預報等。
天水市氣象局業務科科長鄧卓雅是該系統開發團隊的一員。鄧卓雅向記者介紹,特色景觀預報是基于氣象要素開展氣象景觀觀賞指數的預報。以麥積煙雨景觀為例,團隊根據當天當地降水、濕度、風速風向、能見度等氣象要素,進而預報出能不能形成煙雨氣象景觀,再根據形成程度,預報其不適宜觀賞、較適宜觀賞、適宜觀賞、非常適宜觀賞的四級指數。
鄧卓雅介紹,這個系統的預報信息,既有自身移動應用平臺,也可以融合旅游部門、旅游景區的服務平臺,對不同的氣象景觀預報同步提供相關視頻,讓游客更加直觀地了解預報信息,做出旅游決策。
這將給游客帶來怎樣的體驗?
以觀看石門月夜景觀為例,氣候景觀可以被預報后,在特時特地看星空,不再是觀星愛好者的專屬,普通大眾也有了根據預報欣賞群星閃耀的機會。
景觀預報看上去很美很智慧,但背后需要強大的硬件支撐。
近10年來,天水市氣象局在全市建設了296個氣象站,有50個布局在景區附近,掌握了“高顏值”氣候景觀完整且長的氣象要素大數據。2013年,天水市首套也是唯一一套空氣負氧離子監測設備布局在麥積山景區,通過連續10年的觀測,麥積山景區每立方厘米負離子數均值為3500個。這些氣象監測設備為開展精細化的景觀預報,解讀景觀背后的氣候資源和旅游價值打下堅實基礎。
今年3月天水麻辣燙火爆出圈后,針對持續出現的“井噴式”旅游人次,天水市氣象局嘗試性開展了景觀預報服務。同時,針對天水市各人流密集的麻辣燙街區、廣場、景區及麻辣燙吃貨節等,天水市氣象局為政府有關部門提供專題氣象服務,預報區域細化到街區、廣場、景區等網格,為氣象防災減災和各項文旅活動安全舉辦提供決策參考。
天水市氣象臺預報員賈雨蕾當起兼職氣象主播,走進天水街區、廣場、景區,一邊拍攝熱鬧的旅游景象,一邊播報精細化氣象服務,提醒游客加減衣服、打傘等,護航天水旅游“熱辣滾燙”。在麥積山景區直播中,賈雨蕾還將連續監測了10年的負氧離子數據介紹給游客,講述氣候景觀背后的價值。“跟著氣象主播游天水”系列短視頻,經中國氣象、甘肅微氣象、氣象天水微信視頻號、公眾號及抖音、快手、微博號等新媒體矩陣轉發,進一步提升了天水麻辣燙流量,為天水文旅助力加油。
鄧卓雅介紹,隨著技術攻關的突破,天水市氣象景觀的預報離人們越來越近,先查旅游目的地名單再定打卡地,先查景觀預報再打卡,將成為游客游天水的新現象。
天水市氣象局局長朱擁軍說,氣候也是一種資源,更是生產要素、生產力。天水市氣象局將以科技創新為支撐,優化配置文旅、氣象資源,發展智慧文旅氣象服務,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為游客提供更高品質的氣象產品和更具人性化的氣象服務,讓每一位游客盡興而來、平安而歸,不斷提升“氣象+旅游”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