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天水市堅持把創建現代農業產業園作為發展現代農業、促進鄉村振興、助推農民增收的重要抓手,聚集資源要素,強化政策扶持,全力推動建設,全市市級以上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總數達27個,其中國家級5個、省級7個、市級15個,園區總產值達到193.84億元,現代農業園區已成為全市強科技、興產業、補鏈條、促增收的有力支撐。
一是科技支撐促增收。充分發揮現代農業產業園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技術示范和人才培養等引領帶動作用,全市成立主導產業專家團隊16個,組織推廣農作物新品種369個、新技術122項,實施果園防災減災設施13087畝,引進推廣新型農機具5918臺,集成推廣示范果園矮砧密植、果業防災減災、果蔬全程機械化、“菜—糧—油”兩年三熟特色高效種植等一批先進技術和生產模式,示范引導廣大農戶采用先進生產技術,擴大種養規模,產業園農業科技貢獻率、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普遍高于全市3個以上百分點,有力支撐農民科技增收。
二是產業融合促增收。積極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向產業園聚集發展,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物流產業,大力發展數字農業、休閑農業、電子商務等新興產業,產業園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達到5081家,建成農產品加工物流園區7處,新建擴建果品分揀線6條,引進農產品加工生產線15條,農產品冷藏保鮮庫容達到76.76萬噸,通過延長產業鏈,進一步增加了農民貯藏、加工增值收益。培育農村電商主體809家、休閑農業經營主體118家,產業園內農戶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營業收入1.86億元、農產品電商銷售收入14.26億元,分別增長13.4%、8.94%。
三是綠色發展促增收。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積極推廣水肥一體化、壟膜溝灌、滴管、滲灌等旱作節水農業技術,大力推進有機肥替代化肥和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持續開展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尾菜處理利用、規模化養殖場糞污資源化利用,產業園內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認證數量達到134個,綠色標準化基地面積達到54.7萬畝。建立農牧結合循環發展示范點11個,化肥、農藥使用量分別較上年下降6.02%、20.2%,通過產業園綠色發展,提高了農產品品質,降低了生產成本,助推了農民收入增長。
四是聯農帶農促增收。大力推廣“產業園+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產業園+合作社+基地+農戶”“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等聯農帶農模式,通過土地流轉、吸納就業、支付薪金、分發紅利、墊付農資、技術指導、銷售果品等方式,與農戶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產業園內農戶與合作社或龍頭企業建立利益聯結機制達到56%以上,吸引返鄉入園創業人員6896人、入園就業農民14.77萬人,產業園內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周邊群眾收入20%以上。
(來源:天水市農業農村局 轉載: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