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武山縣緊扣“45311”現代農業產業推進計劃,堅持把中藥材基地建設作為推進現代農業的重要舉措,按照“重點抓好南部當歸和黃芪、北部黨參育苗、中西部金銀花和甘草種植基地建設”的中藥材產業發展要求,全力抓好中藥材種植基地建設。
縣農業部門結合精準脫貧富民產業培育和“1237”現代農業區域發展戰略,及早安排,科學謀劃,緊抓中藥材示范點建設,計劃種植中藥材40000多畝,建成沿安鄉草灘村1000畝當歸示范點,郭山村500畝當歸示范點,中川村500畝柴胡示范點,楊河鄉廣元村500畝當歸示范點,軍民村500畝當歸示范點,咀頭鄉咀頭、白堯片500畝黨參育苗示范點,鴛鴦鎮盤古村500畝金銀花示范基地,四門鎮松樹村500畝當歸示范點,溫泉鎮李子溝村500畝當歸示范點。目前全縣中藥材種植正扎實有序推進。在中藥材種植和示范點建設中,主要采取了四項措施。

一是合理規劃布局。去年年底縣農業局成立中藥材調研小組,先后深入15個鄉鎮120個村組詳細調研中藥材種植品種、產量和種植適宜區,篩選出了當歸、大黃、黨參、柴胡、大黃、黃芪、羌活、防風八個主栽品種和10個適宜種植鄉鎮,為全縣中藥材種植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是加大扶持力度。今年,按照全縣精準脫貧富民產業培育計劃,縣財政預算中藥材種植獎補資金60萬元,對具有代表性的示范點進行獎補。縣農業局和相關部門對接,積極組織申報項目,同時結合實際,整合資金,不斷強化中藥材基地建設。

三是優化技術服務。按照中藥材種植技術標準,結合武山實際,制定了武山縣中藥材技術規程,并積極組織技術人員開展中藥材種植技術培訓和指導工作,目前共開展培訓8期,培訓藥農1200人次,發放技術資料4000余份。
四是完善保障機制。全縣制定下發了《武山縣關于加快中藥材產業發展的意見》,縣農業部門成立了中藥材種植技術指導服務小組,在中藥材基地建設上嚴把質量關,抓產地環境、品種選用、培育壯苗、健身栽培、病蟲防治、質量監督“六大環節”,在基地建設中,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主導,農戶自愿種植的形式,給藥農搭建了產銷平臺,形成了強勁的技術和信息保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