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山溝里興起了漁家樂
武山縣休閑漁業助推精準扶貧

甘肅科技報天水報道(記者 武文宣 特約記者 成志達 )2016年6月11日,“渭河•金麟杯”休閑垂釣大賽在武山鴛鴦鎮丁門村金麟生態園舉辦,來自我省蘭州、天水、定西、隴南等地的100多位專業釣魚者如期參加第二屆“渭河•金麟杯”休閑垂釣比賽。與此同時,武山縣漁業協會主辦的中央省市新聞媒體記者聚焦武山休閑漁業助推精準扶貧工作大型宣傳活動正式啟動……

山溝溝里來了好多“稀罕客”
上午9時,陽光燦爛,風和日麗。在武山縣金麟生態園的魚塘邊,記者看到參賽選手們紛紛使出各自的看家本領,打窩、掛餌、拋竿,各項工序有條不紊。甩線、提桿、收魚,一氣呵成,整個賽區熱鬧非凡。
10日晚上,中央省市10多家新聞媒體的記者朋友們品嘗了金麟生態園的農家飯。因為游客過多,上菜速度稍微顯慢。面對如此囧況,生態園的主人丁正紅生怕怠慢了省城來的稀罕客。
“今天參賽釣友們不僅賽出了成績,更賽出了風格,不僅收獲了賽務組精心準備的豐厚獎品,也收獲了釣友們的友誼。希望垂釣這項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在武山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發展壯大”。在“渭河•金麟杯”釣魚比賽現場,武山縣時尚釣魚人漁具店經理、縣漁業協會負責垂釣工作的理事康利鵬向記者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道。

武山縣漁業協會會長張旭表示,“此次比賽恰逢端午小長假,有許多來自省內外的游客參加休閑垂釣大賽。這不僅使他們放松了心情、獲得了快樂,同時也感受了武山漁家樂旅游的獨特魅力和生活情趣。
活動期間,金麟生態園的總經理丁正紅一直在忙前忙后的招呼著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他說:“生態園自2015年開業以來,一邊抓服務質量發展經營,一邊完善各類基礎設施建設。現在,園區完全實現了游客休閑垂釣、劃船、住宿、餐飲、采摘等多項服務功能。”

2015年,金麟生態園榮獲國家旅游局“中國鄉村旅游金牌農家樂”的稱號。2016年,金麟生態園正創建“市級標準化健康養殖示范場”。同時,丁正紅也被評為武山縣首屆“十大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
在渭河•金麟杯”休閑垂釣比賽的前一晚上,記者看到丁正紅在他的朋友圈里寫道:“累,確實累,但自我感覺很有成就感,努力年輕人,明天會更精彩。”
天水市漁業站王劍洲站長說:“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金麟生態園的創業史上,丁正紅對未來科學養殖規劃、持續創新發展有著自己的眼光。”
咱們村有了自己的漁家樂
看著自己一手創辦的生態園里游客摩肩接踵,生意火爆,丁正紅不禁感慨萬千。面對垂釣的、喝茶的、劃船的、品嘗農家飯的游客,他想得更多的是怎么能把服務搞上去,讓村里的鄉親們也能過上好日子。

今年36歲的丁正紅是鴛鴦鎮丁門村的青年農民。1997年,他初中畢業后外出打工,臟活苦活累活都沒嚇走他。在外的6年時間,他在一家公司從倉庫管理員一直干到銷售總監。2003年,他決定離開公司自主創業。于是,他利用不多的積蓄在蘭州開辦了一家綜合超市。2007年,看到家鄉發展鄉村旅游前景的丁正紅回到武山開始了自己的創業生涯。

自省委省政府實施雙聯行動助推精準扶貧工作以來,為了帶動漳河沿線群眾發展富民產業,武山縣加快了武漳公路的建設。這時,有頭腦、有想法的農民企業家丁正紅產生了投資建園的想法。2013年,他在榜沙河流域武漳公路旁的丁門村著手修建金麟生態園。

行走在風景如畫的金麟生態園,誰都不會想到這里曾經是一片雜草叢生,荒無人煙的閑置河灘荒地。
面對土地平整、建設資金缺口等重重困難,丁正紅有些力不從心。武山縣政府辦駐村幫扶隊得知情況后,主動上門,了解企業發展困難,積極協調鎮上及相關部門,進行了河道改造、圍攔及土地平整等工作。

“生態園從建設到開業,資金短缺是最大的困難,我沒有擔保和抵押銀行根本不給貸款,幸虧有縣上相關部門的協調幫助,讓我在武山信用聯社貸到了150萬元的扶貧款,解決了資金這個大難題……”,生態園負責人丁正紅高興地說。
記者了解到,2015年,由武山金麟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和武山桃緣養殖專業合作社共同投資,縣政府辦、縣畜牧局等單位幫建的金麟生態園正式投產運營。該生態園的建成運營不僅提高了群眾收入,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等指標成效顯著。

如今,武山金麟生態園占地總面積達260畝,建筑面積1500平米,魚池水面20多畝。生產經營項目包括淡水經濟魚類養殖、淡水魚魚種培育、山林散養土雞、經濟果樹種植、蔬菜大棚、新型果苗培育、農產品深加工和銷售等,是榜沙河流域規模最大、設施最全、功能最多的新型農家樂。
在家門口上班也能掙大錢
“咱們村有了自己的農家樂,在家門口上班就能掙到大錢,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勁頭更足啦!”正在武山金麟生態園后廚忙活的閻金銀滿臉笑容地向記者說道。
這僅僅是武山縣休閑漁業助推鄉村旅游,促進了山區區域經濟發展和群眾脫貧致富的一個縮影。

目前,金麟農業生態園采取“銀行+合作社+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已解決了丁門村及周邊50多戶貧困人口的就業問題。該生態園年產鮮魚15噸,年產值包括休閑、垂釣、餐飲服務業年收入達150萬元。

基礎設完善了,質量服務跟上了。但如何讓這些漁家樂提質增效,這成了擺在大家面前的一個難題。武山縣政府辦駐村幫扶工作隊和武山縣漁業工作站的領導干部們看在眼里,也急在心上。幫扶隊員們時刻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到處托關系、找門路,幫群眾搞促銷。
記者了解到,為了便于組織垂釣比賽、推介企業品牌等休閑漁業促銷活動,武山縣還成立了武山縣漁業協會,成功地組織了多次釣魚比賽,出資給示范基地制作了廣告宣傳牌。同時,武山縣漁業協會積極協調縣委宣傳部,多次邀請中央省市媒體新聞記者對休閑漁業進行宣傳報道,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影響。

武山縣畜牧獸醫局的李芳介紹說:“山溪河畔漁家樂”這一模式,是實現當地山區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產業之路,冷水魚養殖和休閑漁業垂釣漁業已成為武山漁業宣傳工作的兩大亮點。

5月12日,中央省市新聞媒體的記者們還深入武山東勝、武山縣明德養殖專業合作社、武山縣鱘魚養殖示范點、武山榆盤生態農莊、武山龍臺鎮鑫水源、金水灣漁家樂、君義山莊等地進行調研采訪,對武山縣漁業資源、漁業發展的成果進行了實地考察。實踐證明,“山溪河畔漁家樂”模式是目前實現武山漁業強勁發展的最佳模式。

在“精準脫貧”、“旅游富縣”的惠民富民大政方針指導下,武山縣委、縣政府狠抓一路一帶,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機遇,堅持把全縣農家樂、漁家樂建設作為促進全域旅游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一項重要舉措。
“截止目前,全縣共有農家樂近300戶,旅游專業村15個,住宿接待能力達2000多人,就餐近2.4萬人。武山縣養魚水面達502畝,水產品總產量達到520噸,漁業總產值達1100萬元;全縣各類農家樂2015年經營收入達8000多萬元。”武山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關招宏向記者說道。

“山溪河畔漁家樂•托起武山漁業夢”。 武山漁業人懷揣著一個夢想,就是做大做強武山休閑漁業,實現漁業脫貧致富夢、漁業生態文明夢,漁業美麗鄉村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