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國家依靠社會公共權力,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對納稅人強制進行無償征稅,以滿足社會公共需求和發展國民經濟的需要。因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下的稅收真正來自于民,用之于民。稅務機關嚴格依法征稅,做到應收盡收,堵塞稅收流失的根本保障,是國家繁榮富強、經濟持續發展、人民走向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苯,記者采訪武威市國家稅務局局長張永偉時,張永偉結合當地實際談了依法征稅的切身體會,“‘十五’期間,武威市國家稅務局在省國稅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充分發揮稅收職能作用,保證和促進了國稅收入的持續穩定增長!笆濉逼陂g,全市國稅系統累計組織各項稅收收入99391萬元,年均增長7.46%,為地方經濟建設提供了財力保障!
創新思路不斷進取,是依法征稅的前提。今年7月,武威市委、市政府提出“兩高,五增”(“兩高”就是生產總值的增速要高于去年全市的實際增速和今年全省的平均增速;“五增”就是固定資產投資、工業增加值、大小口徑財政收入、農民現金收入、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要有大幅度增長)的經濟工作目標后,武威市國稅局黨組把落實市委、市政府“兩高,五增”的經濟工作目標作為當前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統一思想,堅定信心,組織收入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具體采取了十項措施:一是建立領導責任制,把工資和“帽子”與收入任務掛鉤,實行嚴格的目標考核和責任追究。成立領導小組,市、縣區局領導和機關人員深入第一線,靠前指揮,蹲點督查,充實征管。二是加強宏觀稅賦調查測算分析,測算酒類等11個一級行業和45個二級行業的稅賦率和彈性區間,重點對稅賦偏低的酒類、面粉加工、煤炭開采、棉花加工等行業進行突破,完善管理辦法,提高稅賦率。三是在納稅人全面自查的基礎上,組成61個檢查小組對全市酒類、建材等15個行業和92戶重點企業開展稅收專項檢查。截至8月31日,共查補稅款554.69萬元。四是組織開展個體稅收專項整治,共清理出漏征漏管戶171戶,查補稅款1.15萬元。五是全面調查測算個體納稅定額,對稅賦偏低的進行調整,并在新聞媒體上公開。截至8月31日,共調整個體戶定額324戶,月增稅31864元。六是強化納稅評估,采取動力實耗法、源泉控制法、噸電耗法、體積密度法、噸棉電度法、孔容周期法等方法對面粉加工、煤炭開采、冶煉、棉花加工和磚瓦生產行業實施評估管理,堵塞管理漏洞。七是組織開展普通發票專項檢查,共檢查發票使用戶224戶,發票接收戶30戶,查出有問題發票26份,補稅罰款1.33萬元。八是于8月19日在涼州區南城門廣場舉行加強稅收征管百日活動啟動儀式暨稅法宣傳活動,散發宣傳材料6萬份,懸掛宣傳橫幅20副,出動宣傳車4輛。九是加強執法監督,向社會公開了舉報電話;對各類減、免、退、抵稅及稅收執法情況開展執法檢查;嚴肅查處國稅干部徇情讓稅,以稅謀私等違法行為。十是嚴肅工作紀律,加強國稅干部的教育管理和引導,嚴格執行廉潔自律的各項規定,嚴禁國稅干部為納稅人說情和包庇納稅人偷逃稅。截至8月31日,全市國稅系統共組織各項稅收收入20865萬元,完成綜合計劃30451萬元的68.52%,比上年同期增長11.58%,增收2165萬元,超正常進度1.88個百分點,超收572.48萬元。
依法征稅是依法治國在稅收工作中的具體體現,是稅收工作的立足點和靈魂。武威市國家稅務局從加強稅收管理入手,積極推進依法治稅。他們深入持久地宣傳各項稅收政策和法律法規,嚴格執行各項稅收政策,按照法定的權限和程序審批減、免、退稅業務!笆濉逼陂g,為全市1687戶次企業辦理各類減免稅額15.77億元(其中:增值稅10.54億元;出口退稅2033萬元;企業所得稅2759萬元;落實個人經營者增值稅起征點調高等稅收優惠政策免稅447.16萬元)。整頓規范稅收秩序,強化稅務稽查,進一步加大涉稅違法案件的查處力度,嚴厲打擊偷逃抗稅等違法行為,“十五”期間,共檢查納稅人1795戶,查補稅款1403萬元。加大欠稅清繳力度,千方百計清收欠稅。2001年以來,采取與欠稅企業簽訂欠稅清繳協議,落實清欠責任制,銀行劃撥的強制措施、查封扣押商品貨物的稅收保全措施、以票控稅等辦法共清收欠稅5013萬元。初步建立起適合實際的稅收征管模式和稅收執法機制并日益完善;初步探索和建立起以稅收管理員制度、納稅評估為重點的稅收征管制度和崗責體系,健全完善了稅收征管和行政執法工作制度40項。建立起了選案、稽查、審理、執行的稽查工作體系;全面推行稅收執法責任制,不斷強化內部治權,初步形成了專業化加信息化,職責分離、相互制約的執法機制,通過信息預警、監控和共享,實現了從“人管人”到“制度管人”、到借助“計算機管人”的根本轉變,從手段上推進了依法治稅,有效地堵塞了稅收征管漏洞,促進了稅收征管質量和效率的進一步提升。加強對稅收執法權和行政管理權的事前、事中、事后監督。嚴格審核報批減、免、退稅;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財務、人事、基建、大宗物品采購、執法監督、干部管理等各項工作制度,嚴格執行“十五不準”和“文明辦稅八公開”,強化了對各級班子,尤其是對“一把手”的監督制約,不斷規范稅務人員的行政行為,加強干部離任審計和內部審計,強化內部監督,市局對縣區局的年審計面達50%,縣區局對基層分局的年審計面達100%;認真開展好一年一度的稅收執法檢查,加強對日常執法工作的考核,促進各級國稅機關規范執法程序,自覺依法行政,不斷提高執法水平;認真開展行風評議、民主測評行風工作,發揮社會各界對稅收執法的監督作用;嚴肅整頓稅風稅紀,認真糾正行業不正之風。經過多年的努力,全市國稅系統未發生國稅干部的違法違紀案件,我市稅收執法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地方黨政對國稅工作更加關心、支持和重視,積極協調解決國稅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為依法治稅保駕護航。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積極支持和配合國稅部門依法行政,協稅護稅網絡逐步建立,依法治稅的良好社會氛圍和合力逐步形成。2006年7月,武威市國家稅務局被省委、省政府表彰命名為“全省‘四五’普法工作先進單位”。
提升隊伍素質,加強基層建設,是依法征稅的保證。武威市國家稅務局堅持走全員培訓、在崗培訓和委托培訓相結合的路子,加強國稅干部的素質教育和學歷教育,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把開展經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與開展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工作緊密結合起來,統一思想,解決問題,凝聚人、調動人、激勵人。制定了干部職工教育培訓規劃,使全市國稅干部的政治覺悟、敬業意識、業務技能和執法水平明顯提升,學歷層次大幅度提高。2001年以來,他們投資3103萬元用于基層硬件建設,市、縣區局都修建了辦公大樓,基層辦公設施逐步更新,辦公條件不斷改善。
加快推進信息化建設,是依法征稅的重要手段。從2002年以來,武威市國稅系統信息化建設步入了全面發展的“快車道”。稅收信息化已從單機運行、網絡層次單一發展到了自上而下的內部互聯主干網絡和辦公局域網絡,計算機應用從單項業務發展到涵蓋所有稅收征管業務,并向稅務行政管理領域拓展,走出了一條從單機應用到系統集成,從部門共享到內外監控的新路子,初步實現了征管網絡化,辦公自動化,服務信息化,確立了計算機在稅收工作中的“依托”地位。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推進,加強了稅源監控,稅收征管質量和效率顯著提高。
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創建,為依法征稅創造了良好的環境。近年來,武威國稅系統著力從加強組織領導、建立長效機制、優化稅收服務、加強作風建設等方面入手,傾力打造國稅品牌,著力構建和諧誠信國稅,實現了精神文明建設與國稅工作的內在統一、互促互動和“共贏”。截至目前,市局被中央文明委表彰命名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三縣一區局在建成市級文明單位的基礎上,全市國稅系統建成省級文明行業,民勤縣局建成省級文明單位,天祝縣局建成“甘肅省誠信單位建設示范點”,33個基層稅務分局在建成縣級文明單位的基礎上,有10個建成市級文明單位;全市國稅系統行風測評排序名列第二;市局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五型機關”、“行風建設先進單位”,市局領導班子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優秀領導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