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中心>>天水新聞>>張川>>正文 |
皮毛生意富了張家川人 |
(2005-10-18 10:31:22) 有位讀者讀過此文 來源:天水日報 馬小平 王志剛 打印本頁 |
|
|
皮毛業是張家川縣的一個傳統行業,每年大約有6萬余人從事該行業,僅皮毛業一年上交的稅費占全縣財政收入的近三分之一,人均達6000元—7000元。 張家川縣龍山鎮西溝村做狗皮褥子的就達300多戶,占全村的60%,該村每年生產狗皮褥子50多萬條,全村狗皮褥子就能收入7000余萬元。該村村民李隨喜父子兩代人都做狗皮褥子生意,一走進他的家門,迎面一座七間的磚房貼上了白色的瓷磚,整齊的院子里堆放著幾百張狗皮褥子、護膝、圍脖等。問起做生意的情況,李隨喜言談中透露出幾分自豪:“我做這項生意已有8年了,我父親從70年代就開始做狗皮生意,發展到現在,每年能做狗皮褥子600多條,年純收入兩、三萬元,房子就是靠做狗皮生意蓋起來的。” 馬河村是一個純回民村,據該村支部書記馬耀斌介紹,該村有524戶人,有324戶人做羊皮褥子生意,戶均500多條,年純收入160萬元;四方村自改革開放以來就做羊皮生意,從未間斷過。村民馬登武一年就能做2000多條羊皮褥子,年純收入3萬元,他家還聘請了一位師傅,月工資800多元。 皮毛制造業的優良傳統,在張家川縣的許多村莊正一代代延續著,并紅紅火火地開展起來。他們的皮毛生意,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每年,河北、廣東、北京、西藏及甘肅臨夏、平涼等地的客商上門收購,在商販當中,也有一些人搞起了皮毛中介和販運生意,已形成了采購—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產業化模式。不僅為許多農戶開辟了致富門路,也為該縣的富余勞動力創造了一條就業之路。 |
|
|
|
|
|
|
|
|
|
|
|
|
|
|
|
|
相 關 新 聞 |
|
相 關 專 題 |
|
|
|
新 聞 評 論 |
請注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天水在線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天水在線留言板發表的言論,天水在線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