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川勞務輸出拓寬致富路
輸轉4.84萬人 收入1.83億元
近年來,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將勞務輸出作為農民增收受益的主要項目來抓,力促勞務輸出由季節型向長期型、本地型向外地型、苦力型向技術型、零散型向規模型轉變。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全縣勞務輸轉4.84萬人(次),占全年任務5.58萬人(次)的80%;其中有組織輸轉2.9萬人(次);占全年任務3.35萬人(次)的86.57%,勞務總收入1.83億元;農村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6000人,占全年任務7400人的81%。新建勞務基地8個,占全年任務10個的80%。
今年以來,張家川縣結合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積極探索壯大勞務輸轉的新途徑,推出了若干新的舉措。一是是建立并完善了全縣農村剩余勞動力資源庫,并做到了動態管理。在全縣成立了15個鄉鎮勞務工作站,269個村級勞務聯絡站,逐漸形成了縣、鄉、村三級勞務網絡,覆蓋了全縣城鄉;二是開辟勞務基地。張家川縣按照“開辟一個、建立一個、鞏固一個”的原則,把穩固建立和不斷開辟新的勞務基地作為強化勞務輸轉、做大做強勞務經濟的基礎和先決條件。目前,建立有穩固合作關系的主要勞務基地有:天津通達公司,廣東中山寶元鞋業公司,蘭州公交公司等;三是抓好農民工的技能培訓。去年以來,縣上結合甘肅省“百日十萬”農民工培訓、創業培訓、“SYB”培訓,對8100多人進行了餐飲服務、電焊、修車、美容美發等技能的培訓,培訓后分別在天津通達公司,西安、寶雞、新疆方便面廠,廣東中山寶元鞋業有限公司等企業就業,人均月工資都在2000元左右。四是打造清真餐飲業勞務品牌。張家川縣大力扶持從事餐飲業的農民工,為其全方位提供優質服務。今年上半年,張家川108名“伊香拉面師”已在北京、西安等地就業,月工資2000元左右。
如今,勞務經濟成為張家川農民增收的“鐵桿莊稼”!(竇亞龍 馬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