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種植業
馬鹿鄉充分發揮地域優勢,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大麻種植業,將去年的8000畝大麻種植面積擴大到12000畝,形成集中連片、規模種植;利用花園、寺灣獨特的旅游優勢,建成農家樂,大力發展旅游業。花園村支部書記率先帶頭示范,組織全村的致富帶頭人、部分黨員到麥積區后山等村地實地“取經”后,投資15萬元建成一處集吃、住、玩為一體的農家樂。通過他的帶頭示范,村上的2名黨員、7名群眾全部建成規模不等的農家樂,為旅游休閑的人提供了去處,為群眾增加了收入;鄉黨委結合全鄉畜牧養殖優勢和發展潛力,動員有條件的致富能人建設養殖小區。牌樓村群眾馬中華個人投資30萬,申報籌建規范化養殖小區。白楊村多次與幫扶單位市扶貧辦聯系,爭取到資金20萬元,扶持5戶黨員群眾籌建養殖小區;在全縣首次開展勞務經紀人培訓160人,大力發展勞務產業。同時, 鄉黨委以改善人居環境、加快城鄉發展為主要目標,狠抓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改善投資環境。寶坪村爭取到道路硬化項目資金30萬元,硬化村組道路1200米;花園、龍口兩村的小巷道硬化目前準備工作全部完成,正在落實中;馬鹿鄉金川至康王河堤治理項目是全縣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項目總投資280萬元,建設總長度2250米,該工程的建成,徹底消除了金川村群眾生產生活中的不安全隱患;馬鹿鄉小城鎮建設所涉及26戶,已經有25戶完成2層主體建設,目前正在按照統一建設標準,加快建設之中。

踐行創先爭優 服務新村建設
張家川縣緊緊圍繞“強化新觀念、培育新農民、樹立新風尚、發展新產業”的主題,拓展創先爭優內容,多措并舉為新農村建設注入新活力。

整合資金,建設新村注入新活力。按照“統一規劃、項目聚集、資金整合、渠道不亂、各盡其力、各記其功”的原則,加強部門溝通銜接,集中力量把農村的各類建設項目安排到新農村建設示范村、推進村,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把發展生產擺在首要位置,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中心任務,依托扶貧、農業、畜牧、社保等部門的項目,進一步培育壯大畜牧、特色種植、勞務等主導產業,確保農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結合實施農村沼氣、安全飲水工程、鄉村道路通達通暢工程等項目,努力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結合災后重建和實施農村抗震安居工程計劃,努力改善農民住房條件;結合實施教育、衛生、文化和社會事業發展項目,加快農村中小學校舍改造、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鄉鎮綜合文化站和農家書屋建設;結合實施生態項目,加強重點生態工程和重點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建設,從而進一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改變生產和生活方式,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確保示范村基本實現“八通六有”,70%的推進村基本實現“六通四有”。按照統籌城鄉的要求,進一步促進農村教育、衛生、科技、文化事業發展,提高農村社會保障和服務水平。
技能培訓,帶領群眾掌握新知識。按照“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的要求,結合“三下鄉”、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和黨員冬訓,充分利用有效載體,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對農民進行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改變過去灌輸式培訓方式,采取現場講解、實地參觀、實地操作等方式,增強教育培訓的實效性,進一步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以及學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發展致富的能力。以致富帶頭人、農村經紀人、外出務工人員、土專家等為主,大力實施新農村建設人才保障工程,使全縣的示范村、推進村青壯年農民人均掌握1-2門實用技術或務工技能,以示范村、推進村為主,全力抓好村干部培訓。創先爭優活動開展以來,全縣共培訓農民7000人次,培訓村干部180人次。

因地制宜,編制規劃體現新特色。按照“合理布局、突出特色、有利生產、方便生活”的要求,堅持“因地制宜、統籌兼顧、科學實用、一次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及時宣傳村鎮規劃編制的新政策,把握村鎮規劃的新動向,借鑒吸收外地先進的村鎮規劃編制技術、方法和手段,因地制宜,體現民族特色,不斷提高村鎮規劃設計水平。加強巡回指導、督促檢查和審核修訂等工作,突出抓好重點鎮、中心鎮、中心村規劃和縣城周邊、鐵路、公路、省道等周邊15個推進村鎮的規劃編制,按時保質保量完成規劃編制任務。
點面結合,整治村容樹立新風尚。一是深入開展“三清五改”活動。利用農閑季節,集中組織開展環境衛生整治活動,面上“三清五改”達85%以上,推進村達90%以上,示范村達100%。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努力改變農村臟、亂、散、差的落后面貌。二是搞好農村巷道硬化;I集資金硬化鄉村巷道,積極發動32個村的群眾,投資投勞,保證質量,全面完成任務。三是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積極倡導農村健康文明新風尚,改善村風民風,努力構建安定和諧文明的新農村。組織黨員帶頭在生活習俗、計劃生育、婚喪嫁娶中移風易俗,引導農民群眾破除封建迷信,反對賭博、酗酒、鋪張浪費等不文明、不健康活動和行為,大力倡導社會主義新風尚。

領導點評明方向 群眾評議促落實
為增強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公開承諾的實效性和針對性,防止承諾內容與本職工作結合不緊,與中心任務“兩張皮”,張家川縣對492個基層黨組織和萬名黨員承諾事項集中開展第一次領導點評和群眾評議,督促承諾事項全面落實,促進各項工作上水平。

明確點評對象。點評和評議對象為全縣所有基層黨組織和全體黨員。領導點評的主體為各級黨組織領導及其班子成員。堅持逐級點評、對聯系點和分管單位點評的原則,扎實開展對各級黨組織的點評。各黨組織書記負責對本單位黨員進行點評。群眾評議的主體是黨支部的全體黨員,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宗教界人士、群眾代表等。
突出點評內容。根據不同領域、不同行業、不同層次的基層黨組織實際情況,針對不同群體、不同崗位黨員特點,進行分類指導、分類點評和評議。點評主要圍繞立足本職崗位和中心工作,推動重點任務完成的情況;前階段活動開展情況;開展公開承諾,積極踐諾情況;解決民生難題,為群眾辦實事情況;履行職責,解決制約基層黨建發展的突出問題,黨組織和黨員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為民服務、抗洪救災等方面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情況。群眾評議重點要以公開承諾是否具體可行、踐諾措施是否落實、踐諾成效是否明顯為主要內容,做到創先爭優與解決突出問題、為民辦實事和推動當前工作緊密結合。
嚴格方法步驟。采取現場、會議、書面等方式進行集中點評。領導點評嚴格按照安排部署、集中點評、整改落實、總結驗收四個階段進行,在點評成績的同時,指出問題和不足,提出整改意見和建議;群眾評議按照通報活動情況、組織開展評議、公布評議結果、進行整改提升四個階段進行,通過不同形式,向群眾通報黨組織和黨員承諾踐諾情況,積極接受群眾評議,對存在的問題明確整改時限,積極進行整改提升。
注重點評實效。縣委創先爭優活動辦公室下發了《關于在創先爭優活動中集中開展領導點評和群眾評議工作的通知》,討論制定了關于集中開展領導點評和群眾評議工作實施辦法,統一制作了《張家川縣創先爭優活動領導點評表》和《張家川縣創先爭優活動群眾評議黨組織(黨員)表》。在扎實開展點評評議活動基礎上,如實認真填寫點評評議表。同時,對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點評情況進行公示,督促點評意見及時落實。

創先爭優活動要搞好,必須突出黨員為人民群眾服務這個中心,張家川縣緊扣村務公開、服務水平、發展建設等村民最關心、最擔心的問題,在“創”字上做文章,在“建”字上下工夫。按照規定程序和步驟,重點公開黨員“評議定格”、農村無職黨員設崗定責管理和黨員公開承諾服務等內容,讓群眾為農村黨員公開“打分”。同時,在全縣基層黨組織設立黨務公開欄,將群眾關心的村務、集體經濟收入、村級財務支出等情況明確公示,主動接受群眾監督;顒又校瑥埣掖ǹh還進一步明晰思路,主動回應群眾關切和期待的問題,認真聽取群眾意見,請群眾廣泛參與,接受群眾監督和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