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那片香山紅葉
我的采訪本里至今仍夾著一片樹葉,這是一片采自北京香山的紅葉。時間雖然過去好多年,這片橢圓形的葉片已泛著金黃,清晰的葉脈上還染著一絲絲的綠,整片葉子像一塊兒彩色的絲綢。湊近一聞,依然會有淡淡的清香。

二十多年前,我來到北京空軍指揮學院學習。該學院坐落于北京西郊著名風景區頤和園昆明湖畔,依山傍水,風景秀麗。這是一所培養空軍師團職指揮軍官的中級指揮院校,是空軍培養指揮軍官的最高學府。說來有點慚愧,這竟然是我人生第一次來到首都北京,激動與興奮難以言表。莊嚴而又美麗的北京,祖國的心臟,人民心中的圣地,如今我已經投入到了您的懷抱。雄偉天安門、神秘故宮、聞名于世八達嶺長城,久負盛名清華園,眾多名勝古跡,千姿百態,風光無限,令人心馳神往。
入校第一周,紀律規定新學員不允許外出。到了第二周雙休,我爭取到了班里的一個外出名額,就和紅凌班長結伴而行。當然,心情最急迫的還是想盡快一睹北京天安門的尊容。吃過早飯,我們出校門打上一輛出租,就直奔天安門廣場而去。誰知正遇車流高峰,20多公里的路程跑了半個多小時還未到達。我還擔心怕走過了趟,就趕忙提醒出租車師傅,快到天安門時記得告訴我們一聲。這時,車子由西向東沿著一條筆直的大道急速而馳。不一會兒,師傅說道:“我們已經走在長安街了。”哦,原來這就是中國的第一街!正當我興奮不已,左顧右盼時。紅凌班長突然喊起來,“快看,天安門!”我急忙轉頭循聲望去,只見雄偉的天安門城樓在車窗左邊一閃而過。我著急慌忙叫師傅快停車,師傅解釋說,這里不能隨意停車。我們只好繼續向東而行。然而,歷史竟有驚人相似的一幕。那年,我去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學習,最想第一眼看到聞名于世的南京長江大橋。一天,我在學院門口打上車,告訴師傅去長江大橋。誰曾想,我剛剛上車幾分鐘,就聽見師傅說:“我們已經開始上橋了!蔽乙惶ь^,就看到位于大橋兩側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橋頭堡高大的塔樓,以及頂端引人矚目的“三面紅旗”。這個標志性建筑的彩色畫面不知在小學課本和其他地方見過多少次,再也熟悉不過了。車子剛剛上橋,我就讓師傅停車,我想下來好好近距離看看。師傅還是同樣的解釋說,橋上不可以隨便停車。誰想,這次到北京又遇到了同樣的問題,想想連自己都覺得好笑。最后,我們在長安街東邊某個地方下了車,就像“陳奐生上城”,開始了我與紅凌班長的首場首都之旅。
一年的學習時光,緊張而又短暫,轉眼就到了金秋!笆弧奔倨,我邀請妻子帶著兒子也來到了北京。有了我提前做的一點攻略,我把幾天的行程安排的滿滿當當。我們吃住在學院招待所,還有在北京空軍機關工作的轉林戰友,從朋友處協調了一輛小車專門保障。這吃住行都有了著落,后面的旅行一切非常順利。天安門、故宮、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和八達嶺長城等標志性景點,我們都盡收眼底,如數游覽。當然,還品嘗了全聚德烤鴨、老北京炸醬面等小吃美味。只是那天在去天安門廣場觀看升國旗儀式時,路遇堵車。待我們匆忙趕到時,鮮艷的五星紅旗已在明媚的陽光下迎風招展了。為此,留下了一點小小的遺憾。
行程最后一天,我帶領妻兒去爬著名的香山。香山公園,位于北京市區西北郊,是一座具有山林特色的皇家園林。景區內有香山寺、洪光寺、雙清別墅等著名旅游景點。霜降時節,數萬畝的坡地上紅艷似火,美景如畫,令無數游客流連忘返。“香山”的得名,歷史文獻中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來自于民間,據說早年間香山上曾栽種有大面積的杏花,每年花期一到,這里便花香濃郁,故而得名。其二則是來自《香山永安寺記》,這里面講到山中有一塊大石頭,其形狀和寺廟里燒香的香爐很像,因此這座山便因香爐形狀的石頭而得名,F如今,香山的森林覆蓋率達到了96%以上,其中面積最大、最有名氣的紅葉樹種是黃櫨。據載,這些黃櫨樹是清代乾隆年間栽植的,經過200多年來的發展,逐漸形成擁有近十萬株的黃櫨樹林區。金秋十月,天高云淡,正是觀賞紅葉的大好時節。
吃過早飯,我們一家就乘車到達香山腳下。發現這里早已是游人如織,熙熙攘攘,甚是熱鬧。入了山門,我們就順著一條狹窄的山路,隨著人流,沿著蜿蜒的臺階拾級而上。我有好多年沒有爬山了,感覺還是稍有吃力。可5歲的兒子卻顯得異常興奮,時而隨我們一起走一段,時而就獨自從比較陡峭的捷徑小道上,撅起屁股爬的飛快。到了前面拐彎處就停下來,大聲為我們喊加油。其實,兒子這次來北京之前,還得了一次急性腦炎,十幾天高燒不退,住了一個星期的醫院,得虧妻子悉心照料,才逐漸好起來。大半年不見,這次看上去小子竟然瘦了一大圈,讓人著實有點心疼。

到了半山亭,我們駐足俯瞰山下,漫山遍野的紅葉紅彤彤一片望不到盡頭。遠處的北京城已被薄霧籠罩,只能看個大概的輪廓。我走近路邊一顆紅樹,看見滿樹掛著橢圓形的葉子,顏色看上去還沒有完全紅透。心里想,是否還需一場風霜的“考驗”呢。難怪陳毅元帥曾在詩中寫道:“西山紅葉好,霜重色愈濃”。正當我望著樹葉出神,兒子又發出了“繼續前進”的口令。又經一個小時的艱難攀登,我們終于到達了香山的最高處——香爐峰。站在一塊巨石上,環顧四周,那香山“層林盡染”的壯闊美景便盡收眼底,“一覽眾山小”的豪邁氣慨也油然而生。稍作休息調整,兒子又開始指揮著我們擺出各種姿勢,“咔咔”按下快門為我們拍照留念。
下山時,我在路邊發現一塊牌子,上面刻有楊朔先生的名篇《香山紅葉》。“早聽說香山紅葉是北京最濃最濃的秋色,能去看看,自然樂意。我去的那日,天也作美,明凈高爽,好得不能再好了……我卻摘到一片更可貴的紅葉,藏到我心里去。這不是一般的紅葉,這是一片曾在人生中經過風吹雨打的紅葉,越到老秋,越紅得可愛。不用說,我指的是那位老向導!蔽亿s忙取出采訪本,抄錄下了這篇非常熟悉的文章,并輕輕地摘下一片紅樹葉,小心地夾在了本子里。

作者簡介:
王岳林,男,籍貫陜西柞水縣。1967年7月出生,1986年10月入伍,曾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兵部隊服役,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2009年轉業至天水市委機關工作至今。喜歡閱讀,愛好文學,先后在軍內外報刊和新媒體網站發表文學作品200余篇,系中國散文學會會員,甘肅省作家協會、天水市作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