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難川”里的文化明珠
——天水蘇灣民俗村記
吳治中
天水因羲皇故里——全球華人尋根祭祖圣地而名揚天下,因賡續八千年的中華文明文化古跡而令人仰慕,因“東方雕塑館”麥積山石窟的神秘美麗而催人向往。特別是今年春節之后,“天水麻辣燙”火遍天下,動輒數十萬游客涌入天水,在品嘗了天水麻辣燙美味之后,還領略天水隴上江南美景,又探求“易學之都”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
又誰知,在天水遍地美景之中,地處秦州南鄉一處新興景點“蘇灣民俗文化村”以其獨特的(北國)江南徽派建筑風格、絢麗多姿的湖光山色、豐富雄厚的家居民俗文化藏品、多彩的民間民俗展演以及功能全面的觀光游樂服務設施成為全國網紅、游客的打卡地,并呈越來越紅、越來越火的趨勢。五一、國慶長假、雙休日游客爆滿的盛況可見一斑。特別是周邊地區及陜、甘兩省民俗文化文物愛好者、求知欲望高漲的大、中學生游客,更是對其贊不絕口:來一趟,賞心悅目、別出心裁——美!看一(幾)遍,底蘊深厚、收獲滿滿——值!
五·一、國慶兩次有幸陪外地親友來這里觀光旅游,雖說走馬觀花,也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蘇灣民俗文化村位于天水市秦州區平南鎮南3公里處。距秦州城區30余公里。說起平南(川)鎮,這個近年來少人稱道、幾乎淹沒于歷史浪花中的地方,歷史上卻并不平凡。她地處嶓冢山(今齊壽山)前西漢水上源,《甘肅通志》、明代胡瓚宗纂修的《秦州志》說她古稱“避難川”:“其川之右,即平闌(南)山,有避難川,自經嶺”。秦州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唐、宋之后,與吐蕃、金、蒙古戰事不斷。平南川離秦州州治不遠,恰好夾在南北兩條通蜀大道之間,地勢凸起,山高林密,成為古代戰時百姓避難首推之地,故自古稱為“避難川”。《天水縣通志》:“后因其在州城南部,改稱‘平南川’”。千百年來,有民諺流傳:“上了避難(平南)川,又是一重天”。
就在這海拔高、濕度大的西漢水源頭交匯之地,蘇灣民俗村的主人卻抓住人們的獵奇心理,依平(闌)南山,傍西漢水,造出了一片主要顯示江南建筑風格,兼有北京、云南民族建筑風情,內涵本土民俗文化,以生態度假、鄉村旅游、康養休閑為目的綜合性農業文旅景區。遠眺民俗村,只見仿古城樓高聳,飛檐翹角,堞墻峻宇,錯落有致。背后青山隱隱,水車轆轆,綠樹掩映下,一派盎然生機。
游人從城樓進入,一個美麗的江南小鎮便映入眼簾,真可謂入目皆為景:整體遷移而來的徽派古建修舊如舊、宏偉氣派;各地各式風格不一、造型有異的四合小院古典婉約、引人入勝;崇尚古風的茶苑戲樓絲竹悅耳、輪番演唱。巷閭通衢,漢服少女行姿翩翩;市井繁華,豪興游客摩肩接踵。更有人工湖景區碧波蕩漾,漁船悠游,小島棧橋,亭臺樓閣,愜意舒適;生態觀光區,陽光溫室中熱帶植物棕櫚高聳,芭蕉翻綠,花徑回廊,曲徑通幽,奇花異草,美不勝收。信步深入,近700多個不同品種、上萬盆多肉植物陣勢壯觀,其中珍品多多,賞心悅目,令人驚嘆不已。云海觀光區,青山疊翠,鳥語花香,游廊修竹掩山居,蜿蜒步道通云端。旁有溪流潺潺,下有水車蹁躚。觀光游客及本土鄉親既可欣賞美景,也可健步鍛煉、修身養性。
特別值得稱道的是這里的民俗博物館。這是一幢整體遷移重建的典型的徽派建筑,磚雕匾額“儉則固”三個大字高懸,雕梁畫棟,恢弘大氣。磚雕、石雕特別是屋宇構件及里外門窗隔屏木雕的故事人物、樹木山水、鳥蟲魚獸、亭臺樓閣題材豐富,無不精美絕倫,盡顯徽派古建特點。主體建筑面闊三間,上下兩層,以中軸線對稱排列,中間為廳堂,兩側為房間。一層廳堂前有“天井”兩進,采光通風,“四水歸堂”,寓意美好。
據民俗村主人介紹,這里是甘肅最大的(明清)民俗博物館,館內收藏展出各類明清家俱、擺件、飾品等等近兩千件,大件的有精美的各式鏤空雕花大床、迎親花轎、煙榻、衣柜、藥柜、各式條案、大小方桌;有太師、官帽、圈(交)等各式各樣的椅子及春凳等等。中型的有各式佛龕、各類仙人堂,各式各類大小不一的隔斷屏、座屏、掛屏、插屏等等;有各式貯物箱、書箱、提籠,官帽盒、官帽架、官印盒等等;有建筑飾品構件、各種鞍具、度量衡器、日用器物等等。數不清的小件有大大小小各式各樣做工精細的銅鏡、鏡架、梳妝盒、掛飾件等等;有各類小香幾,小條案、蓮花座及香薰、香爐、宣德爐、木魚、蠟扦、燈座等等;有精巧的魯班凳、別出心裁的墨斗、印板以及花樣繁多的月餅模具等等。形制各異的實用件、擺飾件應有盡有,涉及到民國之前明、清各階層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民俗博物館還收藏有明清時期各類木質匾額、楹聯一百三十余幅,其中最有名的當是明正德年間天水秦安籍進士,曾任翰林院檢討、山東、河南巡撫的胡纘宗的“道贊天地"匾、清陜甘總督左宗棠的“才符干選"匾等;木楹聯七十余幅,有明末清初隴右著名書法家王了望的“知無俗客常開戶,僅有白云不守山";有天水甘谷籍翰林王海涵給大像山太昊宮所書的“紹荒開泰運,劂后有石子訪道,伯約懷忠,問化育根源,發蒙在炎黃顓嚳而上;望古動幽情,其下則煙火成鄰,桑榆布蔭,幸邃初風景,復睹于金戈瓦礫之余”楹聯。另有清代進士翰林字畫一百余幅,有隴上鐵漢之稱的秦安翰林安維峻的龍門對聯,也有王海涵十二條屏賀壽聯。有任其昌、丁秉乾、李則廣、田樹楨、張和、魏立、劉爾忻,張思成等等明清以來天水及省內進士名人作品。瀏覽藏品,接受著傳統文化熏陶,聽著主人的介紹,那些展品好像活了起來:舊時鄉土風情、市井生活,信仰祭祀、節孝表彰,來往應酬、喜慶恭賀,衣食住行、文化娛樂等等,雅似陽春白雪、俗有下里巴人,都似一幕幕影視畫面重現于人的眼前,又像高臺秦腔或社火小調隱隱約約于人的腦海耳畔,好久好久揮之不去。
意猶未盡地走出民俗博物館,徜徉于民俗文化文創街,這里琳瑯滿目,展示和售賣本地天水雕漆、武山鴛鴦玉,華歧根雕、漆扇,油紙傘,及依照天水大地灣遺址文物復制的彩陶罐和國風漢服等等非遺工藝產品;傳統百工坊里,集中展現瓦窯、油坊、酒坊、醋坊等等各種作坊場景及傳統古磚、燒酒、紡織品等等的古法制作工藝,領略鐵、石、木、瓦等等工匠的傳統精妙技藝。
一邊游覽一邊聽著工作人員的娓娓介紹和挽留:這里最適宜休閑度假、康養健身,歡迎各位留住我們的“逸鹿山居”民宿酒店,可舒適安全沉浸式體驗充滿傳統民俗風味的民居生活。要休閑娛樂鍛煉,這里各種設施設備完善:可垂釣、騎馬、射箭、健步等等,還可沿多彩步道去香云谷云海觀光區,觀云海、賞花海、俯瞰民俗村全景。要享受美食,有以傳統餐飲為主,與當地民間小吃相結合的特色小吃一條街,可滿足不同群體各個階層人士消費。如有閑情逸致,可融入民俗村各愛好團體,或歌或舞,亂彈小調,其樂融融。特別是節假雙休日,白天有秦腔、社火小曲、高蹺、舞獅、馬戲等等連軸演、唱,夜晚有篝火晚會、社火、打鐵花等等表演,雅俗共賞,老少咸宜,每一天都會過得豐富充實、歡樂愉快。
如果帶著孩子,這里有極力打造的高品質親子游樂王國——“兒童米樂七彩樂園俱樂部”,面積約11000平方米,游樂項目形式多樣、設施設備性能安全。另設小型動物園一處,可看孔雀開屏、火雞廝斗……更令少年兒童流連忘返。
這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文化+農業+旅游”為核心的民俗旅游景區,北國之地江南景,傳統文化民俗芯。周邊游客,不必跋山涉水遠赴江南,就可以領略江南風情美景、體驗秦州地方民俗風情、體會中華傳統文化魅力。
20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