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中心>>房產>>正文 |
SOHO不等于商住兩用樓 |
(2005-9-28 13:46:36) 有位讀者讀過此文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新都市 打印本頁 |
|
|
10年前,潘石屹把SOHO(Small Office & Home Office,意即小型辦公室、家庭辦公室)這個國外概念引入中國,首創SOHO概念樓盤——北京SOHO現代城。之后,SOHO這個時髦詞迅速傳遍大江南北。一時間,各地冒出了大量打著SOHO旗號的跟風之作。在上海,從2002年第一個“SOHO時代”到最新的“海上SOHO”,短短3年,這種以“小型家庭辦公”為賣點的樓
盤不下數十個。 真正的SOHO產品很少 “從嚴格意義上說,無論北京還是上海的SOHO樓盤,大部分充其量不過是商住兩用樓,而非真正的SOHO產品。”五合國際建筑師堯建剛在采訪一開始,就厘清了概念。 堯建剛解釋說,SOHO首先要滿足的是居住需求,然后才是辦公。它其實就是住宅,既不能也不需要注冊辦公。比如美國紐約的SOHO多位于中高檔居住區,單套面積在150-200平方米之間,層高較高,空間自由度大,可隨意分割一部分作為辦公、會客廳等,既有居家的私密性又有辦公的開放性。住戶一般從事建筑、設計、藝術、自由撰稿等行業。此外,SOHO附近還要有完善的配套商務環境,“真正實現業主足不出戶完成工作的夢想。” 反觀我國目前的SOHO產品,大多圍繞著“SO”(小型辦公室)做文章,“HO”(家庭辦公室)的功能很不到位。購買者多為小企業和個人投資者,而無論是購買還是租賃,使用者都是用來辦公的。“一提到SOHO,大家的印象就是小公司聚集地。SOHO現代城里沒有超過30個人的公司,大多數為七八個人,有的只有三四個人。公司一做大,就會搬走。”堯建剛說。就連潘石屹自己也承認:“小公司是我們的主要客戶,因為SOHO現代城給人的感覺不是一個居樓。” 上海的情況也差不多。上海策源置業顧問有限公司高級分析師程果表示,上海第一批SOHO源起于爛尾樓的改造,面積在40-50平方米之內。由于政策的限制(居住物業內不能辦公),除個別項目有煤氣入戶,絕大多數SOHO很難具備居住功能。即使有,也僅僅是在辦公室內擺上一張床、配備一個電磁爐或微波爐而已。這實際扮演的是小戶型辦公產品的角色。 真正的SOHO在哪里?堯建剛表示,北京的798工廠、上海的蘇州河工廠區,業主多為藝術家,他們在一樓工作,二樓生活,周邊有適合他們的職業環境,這才算得上真正的SOHO產品。 SOHO是不是“雞肋” 堯建剛認為,SOHO產品正逐漸成為“雞肋”。 一方面,市場需求量仍然很大。由于SOHO產品的售價和租價低于辦公樓,每年大批小型的成長型企業因為租不起商務辦公樓,轉向這種價格相對低廉的宜居宜商型物業。同時,隨著上海現代服務業的大力發展,越來越多的咨詢服務類企業也需要這樣的辦公場所。 另一方面,由于上海限制對商住兩用樓的開發,購買者買下SOHO產品后,一般不能在此辦公或出租給其他公司辦公,故投資回報率很難得到保證。同時,目前我國的自由職業者群體無論是數量還是購買力,都遠不能支撐SOHO的發展。 上海SOHO的未來 陳果表示,為求發展,上海的SOHO產品應該在功能和分布上下功夫。 其一,將“SO”和“HO”的功能融為一體。在增設公共會議室、提供商務秘書等商務配套服務的同時,完善“HO”的功能。比如最近出現的LOFT,通過加大層高形成復式空間,將生活區和辦公區分離,即使沒有煤氣設施,也能增強居住的感覺。 其二,產品多元化分布。以往上海的SOHO產品多分布在城市副中心或二類CBD區域,基本為中低檔辦公場所。而在市中心的一些區域,SOHO產品正在成為上海寫字樓市場的一支補充力量,開發商不妨在這些地段提供滿足目標客戶需求的SOHO產品。 |
|
|
|
|
|
|
|
|
|
|
|
|
|
|
|
|
相 關 新 聞 |
|
相 關 專 題 |
|
|
|
新 聞 評 論 |
請注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天水在線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天水在線留言板發表的言論,天水在線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