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若干意見解讀⑨
加快發展水利事業
沈言實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第十二條明確提出了今后我省水利建設的目標任務、重點項目和支持政策,對加強我省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我省深居內陸,自然條件嚴酷,干旱缺水,水土流失嚴重,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僅有281毫米,是全國有名的干旱缺水省份。改革開放特別是西部大開發以來,省委、省政府搶抓歷史機遇,積極推進水利建設,一批關系國計民生的重點水利工程相繼建成并發揮作用。加大農村人飲安全工程力度,農村飲水安全達標人口達1017.68萬人;建成引大入秦、景電二期、疏勒河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引大入秦、東鄉南陽渠灌溉等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和遍及全省的各類中小型水利工程;石羊河流域綜合治理和九甸峽水利樞紐及引洮一期工程相繼開工建設;實施了黑河流域綜合治理、日元貸款農業節水灌溉、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高效節水示范等一大批工程項目,全省節水型社會建設和水資源管理納入法制化軌道。形成了以供水、灌溉、防洪、發電、水土保持為主的水利工程體系,在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省水資源供需矛盾依然十分突出,水資源優化配置的格局尚未形成,黃河流域、內陸河流域以及長江流域缺乏水資源調配工程,水資源開發利用率低。水土流失和水資源污染嚴重,給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造成嚴重影響。而且全省與防洪減災相適應的檢測、通訊、預警預報及政策法規體系尚未建立,抗旱防汛減災社會保障、預案等制度不完善,還未形成完整的防災減災管理體系。《若干意見》及時提出了我省水利建設和水資源管理體制改革的目標任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準確把握,為我省水利建設指明了方向。為此,我們要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加強水利設施建設。一是實施一批重點水利工程項目。完善骨干供水工程與區域供水工程網絡,積極推動中小型水源建設,提高工業能源基地及城鎮供水保障能力。抓緊實施引洮供水一期及受益區配套建設等重點工程,開展引哈濟黨、靖遠雙永供水等項目前期論證工作,加快“南水北調西線一期工程”前期工作,確保蘭州、白銀、天水、平涼、慶陽、石羊河流域、黑河流域等地區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二是加快農田水利建設。高標準、高質量實施500萬畝梯田建設項目,加快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和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完善灌區末級渠系配套。加快發展節水灌溉,繼續把大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作為農業固定資產投資的重點;抓好以小型灌區節水改造、雨水集蓄利用為重點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進一步完善水庫管理設備和設施建設,全面完成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三是實施重點流域綜合治理。實施渭河、涇河、洮河等以水資源合理利用和生態保護為重點的中小河流域綜合治理,加快“兩江一水”(白龍江、白水江、西漢水)等重要河流水源涵養保護工程建設。加強城鎮防洪體系建設和山洪災害防治。
2.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堅持全面節水與適度調水相結合,實施以水生態保護為中心的發展戰略,把河西走廊率先建成節水型社會示范帶,并有效推動全省節水型社會建設,為能源基地建設、工業發展和生態建設提供水資源支撐。一是加快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及灌區節水改造。在河西、沿黃灌區實施1000萬畝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建設,加大產業調整力度,大力發展馬鈴薯、中藥材、現代制種、啤酒大麥、釀酒葡萄、蔬菜等優勢綠色產業。增加蔬菜、林果、飼草等經濟作物的灌溉面積,減少高耗水作物的種植面積,建設優質商品小雜糧基地、綠色無公害果品生產基地、優質牧草基地、特色棚菜基地。二是積極推進工業和城市節水。實行建設項目節水措施的“三同時”(工業節水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運行)、“四到位”(工業企業要做到用水計劃到位、節水目標到位、節水措施到位、管水制度到位)制度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進一步加大節水和污水處理利用技術、工藝及設備開發的推廣應用,推行清潔生產,把節約用水與污水治理結合起來,促進廢水循環利用和綜合利用,實現廢水資源化。三是構建節水型社會的保障機制。加強各級政府宏觀調控和指導,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制定節水政策、制度和標準,依法節水,提高用水節水管理水平。
3.深化水資源管理體制改革。一是加大水權制度改革力度。按照地表水、地下水“統一調度、定額管理、有償使用、市場調節”的原則,進一步改革體制,創新機制,深入推進水權制度改革,逐步建立水權分配體系和配水、用水定額管理制度,支持建立水權轉換制度,規范水權交易辦法,不斷完善水價形成機制和管理體制。二是加大水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力度。科學核定供水成本,建立合理的水資源管理體系。實行用水定額管理,推進工業企業清潔生產和水資源循環利用,鼓勵再生水利用。明確水利工程供水為經營性收費,全面落實水資源費征收使用管理辦法。三是加大城鄉水務管理力度。統籌水務綜合管理,合理配置水資源,推進城鄉水務一體化,創新基層水利工程管理機制。四是充分發揮農民用水者協會的作用。完善和組建農民用水者協會,推行參與式灌溉管理模式。進一步明晰小型水利工程的產權,調動農民和社會力量參與水利建設和設施管護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