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甘谷縣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采取系統謀劃部署、分區編制規劃,拓展投資渠道、健全治理機制等四項措施,精準發力、補齊短板,大力推進鄉村示范建設,不斷夯實和美鄉村建設基礎。
一是科學統籌一體謀劃部署。研究制定了《甘谷縣鄉村建設行動任務清單》,建立健全鄉村建設協同運行機制,嚴格落實各級各部門責任,突出縣委農辦牽頭抓總作用,強化統籌協調、具體指導和督促落實,積極開展督導評估。立足縣域資源稟賦與村鎮特色,借鑒“村容美、庭院美、田園美、產業美、鄉風美”的康縣模式,研究完善了“村村干凈整潔、部分村環境美觀、個別村亮點突出”的甘谷鄉村建設整體思路。立足縣域資源稟賦與村鎮特色,聚焦農民生活條件改善和生活品質提高,注重傳統村落和傳統民居保護利用和發展,合理確定建設內容,建成鄉村建設示范村129個。
二是分區分類編制村莊規劃。按照“集聚提升類、城郊融合類、特色保護類、搬遷撤并類和其他類”五類標準,堅持規劃先行,加快縣鄉村“多規合一”建設規劃編制,對全縣405個行政村村莊分類進行了優化調整。按照“生活宜居、設施齊全、環境優美、產業配套”的總要求,把生態建設、基礎設施、產業培育、社會事業等納入規劃的主要內容,聘請專業機構,采取“土洋結合”“專家群眾結合”的形式高質量編制村莊規劃。堅持城郊示范村與城鄉環境整治相結合,渭河川道區與北部淺山區示范村產業培育相結合,傳統和歷史文化村落示范村與保護開發相結合,鄉鎮政府所在地示范村與推進城鄉一體化相結合,南部山區示范村與生態旅游發展相結合,累計編制完成實用性村莊規劃240個,規范引領鄉村建設。
三是聚焦補齊短板整合資金。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統籌安排、集中投入、各負其責、各記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則,積極整合涉農項目、列支銜接資金。錨定“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目標,聚焦群眾所盼、發展所需,堅持不懈補短板、強弱項,加快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今年,整合安排銜接資金316萬元,在大像山鎮西關、楊場村,金山鎮蒲家山村實施人居環境提升項目3個,把“五清兩改”作為整治工作突破口,集中力量、集中時間,逐村逐巷“治污治亂”,積極創建“清潔村莊”和“美麗庭院”,常態化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清掃清運,依法拆除爛房爛墻爛圈、廢棄廠房棚舍等,累計清理農村生活垃圾5213噸,清理村內水塘7口,清理村內溝渠156公里,清理積存垃圾325噸,推動全縣城鄉面貌整體提升。緊盯今年建成12個省級鄉村建設村的目標任務,投入銜接資金3490萬元,在15個鄉鎮實施鄉村建設項目28個,其中創建省級示范村12個,示范帶動縣域其他村莊各打各的優勢仗、各選各的突破口、各走各的特色路,全面實施凈化、硬化、綠化、亮化、美化“五化”建設,實現鄉村建設“多點突破,全面開花”。
四是創新機制推進鄉村治理。不斷完善群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機制辦法,尊重群眾的主體地位,規范運行村民自治組織,引導群眾積極參與鄉村建設。通過標語、櫥窗、宣傳欄等多種形式向群眾宣傳美麗鄉村建設,開展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側重臟亂差治理、人畜分離、垃圾污水處理、村莊綠化、建筑材料和生產生活資料堆放等內容。積極開展“美麗鄉村、美在我家”為主題的創建活動。以環境衛生集中清理、環境衛生薄弱環節的整治、環境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環境衛生評創四項內容為重點,不定期開展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月活動,農村居民的衛生意識、健康素質和生活質量得到有效提升,形成了戶戶參與,人人出力,共建美麗鄉村的良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