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時間社區一直宣傳抵制高額彩禮、婚事從簡,平時在快手、抖音上也能刷到相關小視頻,上個月我的外甥正好結婚,我去參加了,雖然酒席從簡,但是氛圍一點沒減,特別好。”大像山鎮東關社區居民姚轉琴最近參加的一場婚禮讓她感觸頗深。這正是大像山鎮推進村規民約建設帶來的鮮活變化。
近期,為落實移風易俗、倡導文明新風要求,大像山鎮聚焦村民反映的陳規陋習與需求,積極開展村規民約修訂工作,目前25個村、5個社區的修訂工作已完成。

修訂過程中,群眾成了真正的“主角”——全鎮30個村(社區)常態化開展村(居)民議事會,“紅白事能不能再簡化?”“廣場舞噪音怎么管?”大家圍坐討論,干部認真記錄每條建議,確保新制定的每一條村規民約都能落到群眾心坎上。
為了讓新規真正被群眾接受,大像山鎮采取“宣傳+實踐”雙管齊下的方式。志愿者下村組、發手冊、作宣講,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把村規條文轉化為柴米油鹽的樸實道理,讓大家明白這些規定不是束縛,而是過日子的好幫手。同時,各村(社區)結合實際,推出“文明積分獎勵”等舉措,鼓勵村民積極參與,在實踐中增進對村規民約的價值認同。

大像山鎮東關社區黨委書記茍維紅坦言:“修訂居規民約不是走過場,核心是要引導居民轉變觀念,讓大家從‘要我遵守’變成‘我要遵守’,真正讓好規矩融入日常生活。”
如今的大像山鎮,新風拂面。廣場舞隊主動調整時間避免擾民;村民打掃衛生、建言獻策能換積分兌日用品;婚事新辦、厚養薄葬成了新風尚,酒席減了排場,情誼卻添了溫度。這些變化背后,是從“要我遵守”到“我要遵守”的觀念轉變,是村民們用自己定的規矩,把日子越過越舒心的生動寫照。

大像山鎮人大副主席王丙輝表示:“新約納入了抵制高額彩禮、孝老愛親、愛護環境等內容,接下來,我們將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普及,引導村民自我管理提升,促進文明新風在像山落地生根。”
相信隨著這些帶著泥土氣息的“新規矩”扎根生長,文明新風將持續浸潤甘谷的每個角落,引領鄉風文明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