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成縣訊(記者王宇興)成縣堅持不懈實施“綠化國土、改善生態、改變貧困”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取得顯著效果。截至目前,全縣森林覆蓋率已達到48.5%,活立木蓄積量達179.3萬立方米,全縣林業年產值達4400多萬元,人均林業產值近200元。有80%的村莊達到生態小康村的建設標準,有力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今年前半年,全縣獲得全國綠化委授予的“全國綠化模范縣”最高榮譽稱號。
曾有“隴上江南”美譽之稱的成縣,因歷史和社會等原因,森林植被曾遭到大量破壞,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日趨惡化,農業生產基礎薄弱,農民增產增收緩慢。為了改變這一現狀,近年來,成縣緊緊抓住國家實施長江中上游防護林體系建設、退耕還林、天保工程、生態公益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的發展機遇,把造林綠化作為加快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改變農村貧困面貌,促進新農村建設的戰略舉措來抓。成縣縣委、縣政府把造林綠化工作列入每年重要的議事日程,縣政府與各鄉鎮、相關業務部門層層簽訂了目標責任書。同時,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率先示范,長期堅持造林綠化領導辦點制度。近3年來,該縣領導先后包鄉辦綠化點9處,造林近3萬畝。縣直機關干部在拋沙吊溝、西峽、雞峰山等地建立義務植樹基地2萬畝,累計植樹1300萬株,有力帶動了全縣造林綠化工作的深入開展。近10年間,成縣造林面積累計達到55萬畝,有效管護森林面積達113.2萬畝,使全縣生態環境明顯得到改善。
成縣在重點抓好荒山荒坡和小流域綠化的同時,還大力發展地埂經濟林基地建設,積極培育永不枯竭的后續財源經濟。截至今年,全縣已發展核桃22萬畝,栽植核桃樹440萬株,其中掛果180萬株。今年產核桃5000噸,產值達到7500萬元,僅核桃一項受益村民達到21.5萬人,人均達到350元,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